隨著中國茶文化在全世界的深入影響,泡茶所用到的茶壺也因各國不同文化差異而各具特色。就如日本鐵壺與中國茶壺,雖然都是茶道實用器,但受文化影響,兩者便有了明顯的區別。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日本鐵壺與中國茶壺有哪些不同點。
1、制作方法不同
日本鐵壺制作方法
制作一把日本鐵壺需要多達80道以上的工序,想要獨自一人完成須修業至少15年。
若要將釜師自己的名字落于壺身,則需要近40年的修業時間。眾多紛繁的工序中才能誕生出經久不衰的作品。
日本鐵壺拿這把“鈴木盛久工房 末廣霰紋鐵壺”為例。
鈴木盛久工房是非常有名的堂口,此壺的霰紋少則千余,多則近萬,全部由釜師一粒一粒手工錘打,稍有不慎便功虧一簣。
中國茶壺制作方法
中國茶壺的制作方法以宜興紫砂壺為例。紫砂茶壺的制作方法有手工(打身筒)、半手工(模具)、注漿、旋坯和印坯等幾種。
其中手工成型是傳統的制作方法,而制作技藝的關鍵則是脫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
所謂精加工,指用竹片、明針、刀具及用這些材質制作的其它專用工具,對已接上頸、腳、嘴、把手的壺口、身、蓋的表面、和壺內,進行精細的括平、修整、拉槳,這是紫砂壺成為工藝品的關鍵之一。
2、用法上的不同
我們中國所說的壺更多的是泡茶的壺,我們壺的作用是泡茶,日本的茶壺是煮水器,相當于我們燒水的水壺。
作用的不同會隨之帶來材質和審美情趣的不同,因為需要直接與火接觸,所以它得是金屬的,如鐵,如銅,如金。
中國所做的茶壺受到材料的限制很多手段和工藝都無法實現。
而在日本茶道具的金屬上,則可以運用中國青銅器的工藝,比如錯金銀,高浮雕,鑲嵌等。
3、審美觀不同
從審美情趣上來講,中國的茶壺大概有兩條發展的主線,一個是宮廷,貴族所使用的,像乾隆的粉彩茶壺。
另外一條發展主線即文人情趣,這個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宜興紫砂壺上,這類茶壺大多不追求華麗和多變的造型。
它更加注重古代明代以來的文人傳統,比如說對山水、自然、景致和一生的追求融入到一把壺中。
在日本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上至皇親國戚還是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恬淡,一種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這跟他們的民族特性與文化傳統有關。
所以單純壺的本身,我們甚至無法非常明確地區分出一把壺是來自于皇家還是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