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后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
細說中國名茶——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傳統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
? ? ? 碧螺春的泡法根據不同的茶質,有不同的泡法:? ? ?? ? ?一、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 ?1、燙杯之后,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蓋。? ? ?2、一段時間之后,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 5 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 45——55℃ 若高于 60℃ 則燙嘴也燙鼻;低于 40℃ 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掌握。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適合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 ? ?3、第一泡的茶湯,尚余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瘦弱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后舌本回甘口舌生香,余味無量。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 ?? ? ?二、條索松展的茶? ? ?1、燙杯后,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 ?2、沖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使用水的沖力,反而易燙傷嫩葉。采取的辦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后悄悄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 ? ?3、稍停約兩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沖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 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間,別具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