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通史》載:“臺北產茶約百年,清嘉慶時有柯期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魚麟坑,發育至佳,繼以茶仔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相傳植。”還有史籍說:臺灣南極縣鹿谷鄉有個咸豐舉人叫林鳳池的,在他到省城福州“考舉”以后,曾到武夷山游玩,返回臺灣時,為了報答鄉土親人,帶去了36棵矮腳烏龍茶苗,分送鄉親種植,并按照閩北烏龍的采制辦法采制(實際上經多年的演化,在制作上已有所不同)。后來林鳳池晉京,將新制的烏龍茶敬獻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品嘗后“龍顏大悅”,即以山名賜稱“凍頂茶”。凍頂烏龍茶飲譽海內外已百余年,成為一代名茶。臺商查源尋根,從武夷山到建甌,以求“凍頂烏龍”能在祖籍地繁衍發展,建甌鳳山茶場所制清香烏龍,酷似凍頂茶品,葉片緊結,其狀如珠,清香醇厚,風味獨特,成為該縣一枝青茶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