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年來請教了不少老農和茶工,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說法有二。一種說;1905年前后,六安州(現改為市)某茶行的評茶師,從收購的上等綠大茶中專揀嫩葉摘下,不要老葉和茶梗,作為新產品,拋售于市,獲得好價。這一創舉,不脛而走,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隨即雇用當地婦女,如法炮制。并起名曰:“峰翅”,意為“毛峰”(蜂)之翅也。此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靠近齊頭山的后沖,把采回的鮮葉直接去梗,并分別老嫩炒制,結果事半功倍,成茶無論色,香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于是周圍茶農竟學習,紛紛仿制。附近的齊頭山茶戶,自然捷足先登。這種茶形如葵花子,遂稱“瓜子片”以后叫得順品,就成了瓜片。
六安瓜片名茶的相關知識(相關文章)
1六安瓜片簡介。
2六安瓜片。
3六安瓜片在1997年5月20日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4六安瓜片簡史。
5鐵觀音名茶與名人的名史。
6六安瓜片的產地環境。
7六安瓜片茶樹特點特征。
8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簡史。
9六安瓜片的現狀。
10六安瓜片的存儲方法簡介。
11六安瓜片產地和采制工藝。
12六安瓜片的歷史傳說一。
14六安瓜片的歷史傳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