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安溪鐵觀音義烏貿易中心正式設立。此舉被譽為安溪鐵觀音對浙江茶市的破冰之旅,個中意義更被茶市輿論指為,安溪加緊對“海西”經濟區進行茶市布局。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緊鑼密鼓悄然入駐
帶隊完成這次茶市布設行動的是安溪縣茶協會長李文通先生。有趣的是,昨日他介紹,義烏這家茶城名為“義烏名茶中心”,而安溪此番行動規格不降,以中心入駐中心,稱為“安溪鐵觀音義烏貿易中心”。
據了解,此番入駐過程緊鑼密鼓,外界知之不多。去年底安溪得悉義烏茶城招商,便有意進行策劃,包下該茶城3層全部70多間商鋪。今年2月27日中心正式設立,李會長帶領10家安溪茶商前往,終于拿下這70多間商鋪,并把中心牌子掛上。
據悉,待李會長一行人回到安溪,這件事才正式傳開。有人說商城稱為“中心”又允其他“中心”并存,在全國茶市并不多見。于是揣測當中必有激烈交鋒,而對最終獲勝的安溪一方來說,其緊鑼密鼓,也擬有交鋒運作上占據主動的考慮。
破冰之旅意義非凡
浙江是我國綠茶的故鄉之一,外來茶自古很少有人能染指此地。作為福建烏龍茶的杰出代表,安溪鐵觀音此番入駐,因此被譽為破冰之旅,茶市觀察人士更評價其“意義非凡”。
首先,義烏是世界著名的小商品制造和貿易中心,這里的小商品制造單位多達7萬多個,世界各國商界在這里設立900多個辦事處,每天運往世界各個角落的集裝箱就有1000多個。因此茶市觀察人士認為,安溪在此設立茶葉貿易中心,可以開啟一扇安溪茶葉通往世界的便捷之門,未來安溪茶葉外貿不可限量。
其次,作為綠茶的大本營,此次城門洞開,允安溪鐵觀音設中心于此,本身就是對安溪鐵觀音美譽的認可,豐富浙江人的口福不說,客觀上也為安溪鐵觀音拓展江浙市場提供良機,可謂一舉多得。
與此同時,此舉也為綠茶與閩茶開展交流,互通有無開拓了渠道,改變過去“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對雙方發展均有現實意義。
加快布局“海西”茶市
去年福建召開首屆茶博會,不久安溪提出建立“閩臺茶產業合作專業加工區”設想,目前這一項目已呈報國家批準。因此此次安溪在浙江義烏設立茶葉貿易中心,茶市輿論就此認為這是安溪在“海西”經濟區加緊茶市布局的一個信號。
眾所周知,安溪這幾年無論天南海北都在加緊茶市布局,以擴大其對全國茶市的市場占有率,但是仔細分析,安溪這輪布局多數是舍近求遠,重點是不產茶或少產茶的大中城市地區,對同在“海西”經濟區的省份和城市涉足不多,特別是像浙江這樣的茶葉大省,更幾乎從未涉足。
因此不少人認為,安溪既然有意于設立閩臺茶業合作項目,就不能不顧及“海西”經濟區內的茶業聯系,以便為這一合作項目尋找在區內的市場依托,故而此番在義烏的入市舉措,就更有加緊區內市場布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