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上游還有聞名遐邇的黑龍潭、白龍潭、何家寨、集云山、云霧山、震雷山、雙碑寨等,都是出產信陽茶的名山。明代將軍王延世在《游白龍潭記》中,有茶助興:“扶掖到潭右,一巖如廣,大石可座而飲食,敲石火溫所攜酒,炙烹蚧茗,色味俱絕”。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家居信陽城西,寫下了大量贊美家鄉山水的詩篇。如他對信陽毛尖主產區黑龍潭的描寫與稱贊:“川流一曲抱,峭壁萬年開;白石傳杯坐,青天送月來;蛟龍亦自舞,鷗鷺當相猜;誰識仙潭上,天公此釣臺。”
據清人陸廷燦編的《續茶經》轉引元代的《文獻通考》載:元代,全國有26種名茶,“東首、淺山薄則出光州”。明代出的地方志書中也有較詳細記載,河南通志記載,當時河南地方的唯一名茶,羅山茶產汝寧府信陽州。到民國初年,信陽茶再次崛起,并走出國門,信陽毛尖也逐漸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