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文化的發(fā)軔地,在明以前的文獻中,包括茶圣陸 羽的 《茶經》,都無人涉及過。直到清朝初年,在顧炎武的 《日知錄》中,才明確提出這樣一種看法:“槚之苦荼,不見 于 《詩》、《禮》。而王褒 《僮約》云:‘武都 (陽)買荼’;張 載 《登成都白菟樓詩》云:‘芳荼冠六清’;孫楚詩云荈出巴蜀’;??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
秦人取蜀,是惠文王九年 (公元前 316年);把顧炎武這段話的意思說明確些,就是他認為茗飲之事,是始于戰(zhàn)國中期的“蜀”地。對顧炎武飲茶始于戰(zhàn)國中期的說法,前面已經講過,毋須專門再說,這里僅就飲茶或茶業(yè)起源 “蜀”地這點,展開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