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吳國國君孫皓嗜酒如命,每當大宴群臣時,規定每位大臣至少要飲7升酒。而一個叫韋曜的酒量較小,孫皓不為難他,“賜茶以當酒”。由此,為無數不勝酒力者開辟了一條“生路”。
茶興于唐盛于宋。宋徽宗趙佶雖然政治上無能,但對茶卻頗有研究。他喝茶,且親自烹茶、泡茶。治國沒有留下經驗之談,卻在《大觀茶論》中詳盡描述了“點茶法”,將福鼎白茶推之為最。在他的倡導影響下,茶宴盛于酒宴,斗茶多于斗酒。他茶宴群臣賜茶時免去跪接之禮,以食指、無名指叩桌代替,至今還在沿用。
女詞人李清照還創造出了茶令,將茶宴文學化、高雅化。喝茶與喝酒比,喝茶有利無弊。茶是天然植物,喝茶益于身心健康。《神農百草經》記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春秋戰國時,把茶當菜吃,齊國的宰相晏嬰最喜吃這道“涼拌菜”。后來發展為煮茶喝,泡茶飲。福鼎白茶等茶是當今世界上三大不含酒精飲料中飲用比例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