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茶名稱來歷?
藏茶,產于四川雅安,原名南路邊茶,自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帶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和民生之茶,所以新的時期我們簡稱(俗稱)藏茶,不同的歷史時期會賦予藏茶不同的名稱,歷史上藏茶也被稱作:南路邊茶、邊銷茶、大茶、烏茶等。
2.藏民1300多年為什么一直喜歡喝藏茶?
由于藏族普遍生活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地區,高海拔意味著高寒、缺氧,藏族需要大量的攝入脂肪來燃燒御寒,脂肪產生的代謝物和殘余的脂肪需要依靠藏茶來帶出體內,避免由于高脂肪堆積所帶來的心腦血管疾病。
高原海拔高,缺氧,藏族只能飲用經深度發酵的藏茶,以減少茶葉氧化所帶來的增加身體的耗氧量,如果在藏區飲用綠茶,會引起缺氧帶來的頭暈、頭痛。
高海拔區域高寒缺氧,所以藏族的飲食結構非常單一,以牦牛肉、青稞為主食,必須依靠藏茶來調理腸胃、幫助消化,并補充維生素的微量元素。
藏族諺語:“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所以藏茶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更是生命之茶。
3.藏茶為什么2006年以后才逐步銷往內地?
在2000年以前,國家對藏茶一直實行嚴格的管理,歷屆西藏工作會議都把保證藏區藏茶供應作為增強民族團結的重要工作來抓。因2000年以前,整個四川的茶葉有80%以上的原料是做藏茶原料的,1998年朱镕基總理視察雅安,要求長江中上游地區實施“退耕還林”政策,雅安抓住機遇,實施“退耕還茶”工程,大量的發展茶葉種植,到2005年雅安的茶葉面積大大增加,不僅可以完全滿足藏區的藏茶供應,還能有一部分銷往內地,所以藏茶在05、06年逐步銷往內地市場。
4、藏茶為什么是黑茶鼻祖?
黑茶起源于四川,四川黑茶源于雅安藏茶,這是在茶葉界蓋棺定論的事,國家高等教育的教科書上有明確的記載,我們沒有必要去爭論,有些地方為了商業的需要,做一些商業的宣傳,不能改變學術界的定論。
5.藏茶為什么不影響睡眠?
茶葉中影響人體睡眠的物質是咖啡堿,藏茶通過深度發酵,把茶葉中的生物堿(含有咖啡堿)大部分轉化為其氧化物,茶紅素、茶黃素和茶褐素等物資,所以一般人飲用藏茶不會對睡眠有影響(個別體質除外:對咖啡堿非常敏感人群)。
藏茶因制作工藝,咖啡堿在長時間的發酵過程中已經逐步衰減,而具有鎮靜安神、保護腦神經細胞的茶氨酸保存下來,所以飲用藏茶不會影響睡眠質量,特別是老藏茶,茶氨酸含量高,反而有促進睡眠作用。
6.藏茶為什么能調和腸胃?
藏茶是選用當年(生長周期在3至5個月)生的紅苔綠梗(一芽五葉以內)為原料,因為其原料生長周期稍長,茶葉內含物質豐富,再經過核心工藝(渥堆發酵)等工藝制作而成,在發酵過程中把不溶解的植物纖維轉化為可溶性的纖維素,且藏茶中含有大量助消化的微生物能促進胃腸功能,分解油脂類食物,所以它可以調和腸胃。
7.藏茶與、安化等黑茶制作工藝主要差別有哪些?
黑茶的工藝源于雅安藏茶,工藝的區別主要是根據原料的不同來決定。
雅安藏茶的發酵特點:高溫、低濕、時間短(夏天20至30天左右,冬天30至40天左右)
1973年以后,普洱才有熟茶的制作工藝,它的工藝是從雅安藏茶的工藝演變而來的,根據云南大葉種的特點,增加茶葉發酵的水分,降低發酵溫度,延長發酵時間,我們簡稱為:低溫、高濕、時間長。
據《甘肅通志》記錄,明嘉靖三年(1524年),湖南安化就仿四川的‘烏茶’制法并加以改良,制成半發酵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