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茶,詩人愛酒。
其實,用茶與酒來對君子與詩人做這樣的界定,是沒有什么科學根據的。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界定卻充分體現了茶與酒不同的個性和特征。
茶味清苦爽洌,酒味甘烈厚重。好茶品過之后,喉吻滋潤,清香滿口;好酒品過之后,回味悠長,血脈賁張。茶味綿軟柔和,酒味剛烈刺激。所以,人人都能飲茶,卻不是人人都會飲酒。不管是老是少,還是遠朋近親,迎入家門,落座寒暄之后,主人奉上一盞香茶,客人會高高興興地接過,細細地品飲,說“不會喝茶”者是極其少有的。而當主人以同樣的熱情送上一杯好酒時,說“不會喝”者肯定不在少數。家家戶戶都會有茶,卻不一定家家戶戶都會有酒。是茶比酒好嗎?當然不是,是酒比茶貴嗎?自然也不是。茶性平和,受眾自然就多,酒性猛烈,受眾當然也就會少些了。
品茶和飲酒都能使人興奮。酒性熱烈,三杯下肚,心潮激蕩,茅塞頓開,精氣神倍增,想象力倍增。于是就有了“斗酒詩百篇”的靈感,當然也就有了“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傲氣。“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的豪氣,“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膽氣,也都會因酒而生。所以,歌樓酒肆往往熱鬧喧騰。酒朋歌友相聚,或海闊天空,或舞裙歌板,讓人性張揚到了極致。這就是酒的魅力。茶性平和,一盞香茗慢慢地品過,便會倦意全消,頓覺神清氣爽,興奮不已,心中升騰起快樂的感覺,思想的閘門好象一下子都被打開了,感情的潮水一瀉千里。過去、現在和未來瞬間連成了一片,人也好象忽然變得聰明起來,活躍跳蕩的思緒讓人難以入眠。如果是一間雅舍,再配上窗外一輪清朗的明月,座中又是幾位志趣相投的好友,人生世事,愛恨情仇,暢所欲言。滿室飄蕩著悠悠的茶香,滿室流動著連珠的妙語。不知不覺中,就會與君一席話,竟然到天明。這就是茶的妙處。
茶與酒,難分伯仲。茶使人快樂而清醒。精神倦怠者,品茶最佳。茶能使你工作得更加有效,田間地頭的茶壺,辦公桌上的茶杯,都是最好的見證。酒使人忘形而且顛狂。酒壯人膽,敢把皇帝拉下馬,所以就有“酒能成事,酒能敗事”之說。酒是一把雙刃劍,李白因酒而成為一代詩仙,曹操因酒而兵敗赤壁。胸有塊壘者,飲酒為妙。借酒澆愁雖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卻也能讓人暫時忘卻痛苦,說不定一醉醒來,便會生機突現,柳暗花明。
茶與酒都能激發人的情致,激活人的思維。茶與酒的相互配合,向來都是十分默契的,而且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兄弟倆在很多場合都會形影不離,配合得天衣無縫。在迎賓或慶功的宴席上,茶迎客在先,酒待客在后。在熱鬧的歌舞廳里,酒是主角、茶是配角。茶吧里不能沒有酒,茶吧中自然也少不了茶。廣東人的“晚茶”可以稱得上是茶與酒最完美的結合。或生意伙伴,或親朋好友,入夜之后,相約登上晚茶樓。清新淡雅的茶室,桔紅色的燈光,潔白的桌布,再加上薩克斯奏出妙味無窮的輕音樂。泡一壺香茶,再來幾支啤酒,配上可口的茶點。客人方才坐定,又有動人的歌聲傳出:“今夜月色如水,旋轉的霓虹燈去了又回,是誰的老吉它,彈得人心醉……”那氛圍真是如夢如幻。主客之間其樂融融。在這里,茶與酒與音樂將人的心靈升華為崇高,玉帛化解了干戈,信任代替了猜疑,難怪廣東有那么多的人崇尚晚茶。
如果你的生活缺少快樂,如果你的心中缺少激情,那么,請君莫忘茶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