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山東淄博柳泉
柳泉位于淄博蒲家莊東門外,是我國聲譽卓著的一大名泉。泉的前方是一道幽深的山谷,谷底轉彎處即為柳泉出露處。泉口一米見方,條石鑲邊,泉石外圍為青石平鋪的平臺,并建有花墻圍欄。泉邊豎有一塊石碑,鐫刻"柳泉"兩字,為當代文學家茅盾先生親筆書寫。泉后柳樹上掛著一塊木牌,上寫:"柳泉原名滿井。當年此井深丈余, 水滿而溢,自流成溪。周圍翠柳百章,合環籠蓋,風景秀美。傳說蒲松齡曾在茅亭上設茶待客,聽取鄉夫野老談孤說鬼,以寫《聊齋志異》"。
據考證,柳泉本是天然自流泉水,后鄉民為不使其散流,才砌石為井。清代蒲松齡在世前已經出名。當時泉水深丈余,涌出的泉水匯成一條小溪,所以,名為滿井。泉邊原有須二人合抱的古柳樹一株。后蒲松齡又和鄉民一道加植了20余株柳樹,從此,井邊垂柳迎風,景色宜人,便改滿井為柳泉,蒲松齡也自號為柳泉居士。后蒲氏無意宦途,在附近西鋪村設"綽然堂"教書。暑夏歇館,他便在泉邊柳蔭茅舍設桌擺凳,用柳泉水沏香茗,招待過往行人。行人在此品茗,總感涼風習習,暑消意爽。據清代鄒的《三借廬筆談》載: 當年蒲松齡為了創作《聊齋志異》,每天到泉邊汲水沏茶,守候在泉邊茅舍中,一有過往行人,便邀請入座,以柳泉茶水招待,并乘機請行人講述各地風土人情和新奇鬼怪故事。如此春去冬來,持續二十余載,終于編著成了《聊齋志異》。文以泉生,泉以文傳。從此,柳泉也就聞名遠揚了??上В缃竦牧褯]有當年那種"水滿而溢,自流成溪"的景觀了,只是在多雨的季節里,才能看到井中明亮清澈的泉水。但盡管如此,許多中外游客和名人學士仍慕名遠道來訪,專程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