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茶葉,都來源于中國。海外飲茶歷史最早的是日本,其次是伊朗和印度。歐洲的飲茶,從十六世紀開始,由到中國和日本的傳教士引入的。
日本的飲茶風尚,一直可以追溯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奈良時代,由中國唐代的鑒真和尚(688—763)及日本的留學僧最澄法師(767—822)帶入日本,很快流行于日本上層社會。宋代榮西禪師留學歸日時,又宏揚茶法,于是飲茶在日本普及。飲茶盛行時,貴族之間經常舉行茶會夸富斗豪,有點像宋代的“斗茶”,稱之“茶數寄”。平民百姓聯誼娛樂,也舉行茶會,又叫“茶寄合”。
所謂茶道,就是有關沏茶,飲茶的禮儀,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身養性,增進友誼,學習禮法。豐臣秀吉時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1521—1591)集茶道之大成,創立了最大眾化的“一派茶道”,又稱“千家茶道”。他認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間的和睦共處,互相尊敬;廣而言之,則寄以社會安定,國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環境的清凈幽雅與陳設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絕塵世,清心潔身之意。這四個字,稱為“四規”,是茶道的宗旨。香;暗含隔絕塵世,清心潔身之意。這四個字,稱為“四規”,是茶道的宗旨。稱之“茶數寄”。平民百姓聯誼娛樂,也舉行茶會,又叫“茶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