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好客、喜茶,有客人來時必沏上一壺工夫茶來招待客人,有如北方人的酒,臺灣人之檳榔。
在沏功夫茶時,一般都將開水倒入茶壺或蓋碗后直接倒入三個小杯子里(三杯呈品字,是為品茶)。我喝工夫茶多年,所以在沏茶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一般沏出來茶水的色、香、味及厚薄(潮語,即濃淡的意思)都相差無幾。但是對于手法不是特別嫻熟的人來說,要達到上述效果,那委實需要一點功夫。對于新手來說要倒出來的三杯茶水濃淡一般都有偏差,這樣就會讓客人覺得他厚此薄彼。為了不讓人說他厚此薄彼,說他不公道,故泡茶新手一般都會用公道杯。
公道杯又名茶海,茶器一,其造型亦可減少茶湯香氣的揮發,配合濾網使用可以隔渣。將茶水倒進公道杯,經混合調和后可以可使茶水在上杯時更均勻,色、香、味及濃淡達到一致效果,令每人品嘗同一口感之茶水,故有此名。
我家雖有公道杯,但是我都通常懶得用它,但為了保持公道,每次在斟茶時也會刻意的保持三杯茶水濃淡盡量一致。你可能認為將幾杯茶水泡得色、香、味及濃淡達到一致就公道,那你就錯了!
記得有一次,有朋來訪,就像以往一樣煮水沏茶,水將沸,一人稱其晚上要加班,要濃茶提神;一人則稱口渴只要淡茶解渴。我犯傻了,如果將三杯茶水泡得色、香、味及濃淡一致的話,表面是公道了,但就沒法顧及他們的真正需求,對他們來說反而不公道了。呵呵!唯有“厚”此“薄”彼,一人給淡,一人給濃,才能滿足品茶者的真正需求了。
從此后,我沏茶再也不執著于“公道”,更甭說用公道杯了,因為公道的概念并非表面上的平均分配,何況就算用公道杯,誰也不敢保證做到絕對的平均、絕對的公道。所以對于接受者來說亦沒必要過于執著。
大多數人的人生都在尋求一種不太可能的公道,其實你想要的好東西別人也想要,憑什么給了你就不給別人呢?很多時候只要都會這樣來想,心情就會平靜一些了。
水不平則流,只要心安人定,我認為人不平不一定要鳴。公道自在人心,公道也在己心。哈哈!給我“薄”茶,用于解渴;給我“厚”茶,當作提神。能做到: 得失不計,悠品杯中茶濃茶淡;冷暖無意,細嘗世間意厚意薄,那是何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