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內蒙古草原上游牧人家的飲食大體是這樣的:早餐一頓羊肉,另外兩餐只喝奶茶。這奶茶就是一鍋羊奶里撒上把茶葉,效果是彌補食物中維生素的不足。就連游牧民族自己都沒意識到,這一把茶葉當初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史。
從中古社會開始,中原漢族的食物就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由于人口膨脹而導致物質匱乏,這情況幾千年來幾乎沒得改變。長期的植食性也影響了漢族的民族性格,比較偏向柔弱靈活。孟子就說: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也就是五十歲以前只能穿麻袋,運氣好活過了七十才有吃肉的資格。其他時候,牛是畜力來源不能殺害,要發展井田而無處飼羊,豕雞體小肉少,也只夠敬奉祖先。所以又說:老而不死是為賊,吃了幾年肉以后就該知趣地死去,據說秦始皇就曾下令屠殺國內年過六旬的老人,因為剛剛統一,太多的食肉者對副食保障部門是一種壓力。
而北方游牧民族則不同。所謂十五英寸降雨線以北,氣候導致不能發展農業,當地的游牧民族也不具備漢族強大的繁殖能力,故得以畜牧為生,食物以肉食為主。人類畢竟不是虎豹,太多食肉而不補以維生素難免會上火,長期缺少維生素C甚至有壞血病的危險,缺少植物性食物就無法做長期征戰,食肉過多也造成性格粗暴,政策欠缺柔軟。宋以前的北方游牧民族,不論匈奴突厥,人數都沒超過百萬,即便后來橫掃歐亞的蒙古族人口也不過二百來萬,大概膳食不平衡是制約人口增加的一大因素。宋以前,北狄對漢族從沒在戰略上取得過實質性的優勢,或者在秋后搶奪一些冬儲菜便狼狽而去,最強大的也只能占據黃河以北,甚至還要修筑長城,抵御其他游牧民族來搶奪中原的蔬菜基地。直到晉朝,漢族大量遷居江南,茶葉于是得以開發,輾轉傳入北狄,奶茶即作,厥有五胡亂華。
及至宋代,點茶法在江南已頗為流行,茶成為漢族慣用飲料也大體于是。而北狄亦知飲茶,過去因食肉過多產生的牙齦出血現象大為減少。且茶葉比之水果蔬菜更易保存攜帶,適合游牧生活,故頻繁發兵南下,兵鋒直指江南茶園,即便不克,每次與宋朝簽定休戰條約,也都有要求流通茶葉一項。與之相關,遼金歷代又都禁止南下販馬,表面是欲削弱南人騎兵,其實更主要的,一旦馬匹成為主要畜力,牛便可以用來提供肉食,一個大量食肉的民族戰力也會增強。北方食肉民族本就有健壯強悍的特性,又得茶葉平衡膳食,提供寶貴的維生素,終在十三世紀南下,徹底占據了茶葉的主產區。但是顯然,游牧民族頗不適應南方飲食習慣,太多的植物纖維摧毀了他們的體質,于是又有朱明興起,是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自南向北的征服,可以看作健康的素食種群對缺乏營養的肉食種群的勝利。
大概十四世紀開始,茶葉漸漸傳入歐洲。歐洲也盡是以肉食為主的民族,同樣得茶葉幫助開始文藝復興。英國人養成喝下午茶的習慣,故有無敵艦隊縱橫七海;法國人只嗜咖啡,里面缺少維生素卻富含卵鱗脂,所以在海上無所作為,卻于繪畫藝術取得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