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左)與著名表演藝術家姜昆合影。
在北京大興區廊垡鎮的一個大院內,整齊地排列著一排排整潔而高大的廠房,這里就是北京紫陶閣商貿公司將生產從景德鎮移師北京后的新廠房。廠房內拉坯車間的技師們用熟練的手藝捏出造型各異的茶具和工藝品;畫工車間的畫師們用精湛的技藝描繪著一幅幅美景:花鳥魚蟲、人物寫意,栩栩如生;燒制車間焰火烽燒,工人們緊張地關注著窯火的溫度;展示廳富麗堂皇,精美絕倫的茶具和工藝品擺放得密密麻麻,每一件商品讓消費者看了都愛不釋手。
北京也能生產瓷器?這是許多消費者的疑惑。
在人們的印象里,江西景德鎮出產的瓷器是世界瓷器產品中的頂級產品。2005年之前,董寧的茶具生產主要在景德鎮,景德鎮有優質的瓷土和優秀的藝人,就地取材,非常方便。但由于董寧當時的發展目標是在銷售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設立銷售點,打出“紫陶閣”這個品牌。經營范圍涉及中、高、低檔產品,除景德鎮自產產品外,還包括宜興、德化、潮州、臺灣等產地的不同產品,但也造成了質量參差不齊、檔次不統一等問題;同時他也意識到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具市場的總體趨勢也在從以前的中低檔為主向中高檔過渡,這也意味著誰掌握高難度的生產技術,誰就能掌握先機。但由于工廠遠在景德鎮,許多創意無法實現,當時正值茶館發展的高峰期,各地開辦的茶館面積越來越大,硬件也越來越好,但茶具卻始終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茶館的老板們也流露出這樣的苦衷,許多茶館希望能訂制符合茶館風格和特色的個性化茶具。這樣他就萌生了一個能否在北京建立工廠的想法,將材料和原班人馬從景德鎮搬來。另外,他將這個想法和美術界的朋友溝通,得到了大家一致贊同。
2005年春節后,一個全新的紫陶閣商貿公司出現在北京,也是北京第一家生產高檔瓷器的企業。聞知北京有家生產瓷器的企業,書畫界和茶文化界的朋友們紛紛前往,一是前來參觀,了解瓷器是怎樣的生產流程?二是許多書畫家去了之后更愿意動手拉坯,然后在瓷器上留下墨寶,燒制后作為留念。在瓷器上作畫,對于大部分書畫家都是一個挑戰,難度遠遠大于在紙張上潑墨,但大家非常樂于接受這樣的挑戰。著名人物畫家、享有“京城白描第一圣手”之譽的王森先生就曾多日駐扎工廠,完成了“金陵十二釵”將軍罐的創作,并將其捐贈給北京植物園內的曹雪芹紀念館。著名書法家淳一、杜憲章、陳翰彬等也都前往創作,畫家李燕、杜玉寒、邵辰、楊寶軍等更是紫陶閣公司的常客,他們創作的作品成為收藏家的搶手作品。一些文藝界的人士聞訊后也紛紛趕來,姜昆、侯耀華、韓美林等也都樂此不疲,在瓷器上大顯身手。
在中國歷史上,茶文化與瓷文化始終并駕齊驅。早在三國時期,江南人已有了飲茶的習慣。到了魏晉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飲茶之風。唐代中期,一些較大城市開始出現專營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帶的茶葉,被商人車裝舟載販往各地。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是唐人陸羽的《茶經》,其中便談到茶湯的顏色與陶瓷茶具顏色的關系。唐宋時代有斗茶的習俗,王公貴族、平民百姓,競相以此為樂。斗茶最講究的是茶盞,宋人多把福建建窯燒制的黑釉帶有鷓鴣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盞視為珍品。談到茶具,最為珍貴者要數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了。其造型精美,紋飾清雅,鈷蘭純正,極富美感。如此高貴的茶杯,專供皇宮和貴族之家泡茶享用。元明的青花瓷、清代的粉彩瓷、斗彩瓷是當時皇宮貴族的飲茶最愛。《紅樓夢》中《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妙玉招待賈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舊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窯五彩小蓋盅”、“官窯脫胎填白蓋碗”,茶、水、具自是不凡。
近些年,飲茶之風盛行,茶具也隨之快速發展。紫砂、陶器、瓷器茶具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瓷器茶具,以其造型精美、圖案逼真、工藝復雜而受到了飲茶人士的追捧。董寧說,明、清是中國瓷器發展的巔峰,隨后衰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瓷文化和茶文化,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有義務為它的復興和傳承服務。特別是粉彩和斗彩,國內已經很少再有企業生產了,但紫陶閣公司卻堅持生產,并以高難度的手繪為主,盡管價格不菲,但產品始終供不應求。
紫陶閣商貿公司在北京設廠方便了北京周邊地區的茶館上門訂貨。在工廠里,訂貨者和設計師直接溝通,協商茶具的形狀、圖案,設計符合自己茶館個性化的產品,這讓許多茶館十分滿意,這些茶館因而也成為紫陶閣公司的常年客戶。紫陶閣在生產茶具的同時,還重點開發了高檔工藝品。
許多人很疑惑地問董寧為什么要舍棄傳統的瓷器生產基地——景德鎮,他給出的答案是:只要用心,哪里都能造出好瓷器,而且守在市場門口做生產的好處是靈活、方便,訂貨的客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站在生產車間定制自己需要的產品。是啊,上天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董寧把紫陶閣的品牌重新定位,舍棄低檔產品,保留中檔產品并沿用原來的紫陶閣品牌,創建一個全新高檔產品品牌——董陶窯,向傳統的高難度制瓷工藝尋求發展和突破。
在談到未來發展時,董寧說:“我是一個做事有激情、有興趣的人,哪怕沒有人支持,也堅信只要是正確的就能獲勝。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時,整個世界也將為之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