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7日,徐南眉在滬浙兩地老年茶藝交流會上介紹茶藝知識。
無論怎么看,徐南眉老師都不像七十多歲的老人。她眉清目秀的容顏上沒有那么多歲月的留痕,機智爽朗的談鋒透出敏捷靈秀的思維,清清亮亮的嗓音充滿著青春的激情。任誰都不可能想到,這位聞名全國的老茶人誕生于1936年8月,1960年從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畢業后,已經躬身事茶將近五十個年頭了。
“我不化妝、不美容,茶給了我這份年輕!”徐南眉說。徐南眉的身份很多、很特殊,她是理工科學家,是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研究員,她還是大型大唐宮廷茶道表演儀式的藝術設計總監,常年擔任著多個民間茶藝普及隊的隊長,并且還時常幫助茶葉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1960年大學畢業后,徐南眉一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工作,直至1996年退休。任職期間,她主要負責生理生化研究工作,曾參加茶樹生理生化基礎研究、茶樹光合作用、生長發育生理及提高紅黃壤地區茶葉品質研究、茶樹雜草防治等。其間,徐南眉著述頗多,發表個人學術論文50多篇,參加編寫了《中國茶葉大辭典》等五部專業圖書,獲專業成果獎兩項,并獲得全國總工會的先進個人獎。
1984年,聞名茶葉界的徐南眉借調中國茶葉學會,任專職副秘書長,參與全國茶人的組織、協調工作。任職期間,她曾參加組織全國各項學術研討會,參加吳覺農九十壽辰籌辦工作,參加《吳覺農選集》編纂出版等工作,為茶葉學會的壯大和茶人的聯誼作出了不少富有價值的工作。
1996年退休后,依然年輕的徐南眉不肯歇息,投入到故鄉的茶文化傳播事業中。她參加了浙江省茶葉學會老專家工作組,參加發起成立了浙江省茶葉學會老茶緣協會,擔任了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
從一位著名的茶葉科學家,她成功地轉型為茶文化的傳播者。她專職從事茶文化教學工作,在華韻職業技術學校、中國茶葉學會培訓中心、杭州市工人文化宮培訓部及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任茶文化教師,她還擔任了浙江省理工大學茶文化選修課導師。
徐南眉笑著說,“退休后一點都不輕松,比上班還忙!從小學生,到職業技術學校、到大學生,還有我帶的研究生,再加上老年人培訓班,一應俱全,可以辦一個獨立的終身教育學院了!到處講課,可比坐辦公室的年輕白領累多了!”
徐南眉的培訓事業收獲頗豐,學生們多次參加各項活動,并將多個獎項收入囊下,例如,2005年杭州市余杭徑山茶文化節上百名少兒徑山茶藝表演,杭州市西興小學少兒龍井茶大型演出,2001年安吉白茶節白茶仙子50人集體演出等。
2003年,徐南眉組織的老茶緣協會成立了,義務免費組織老年人學茶文化、學茶道,并籌建了一支“老茶緣茶道隊”,赴全國各地演出。其間,茶道隊還應邀去杭州十多所社區老年學堂向老年人宣講飲茶的好處,茶葉的分類儲藏及保管,深受老人們的歡迎。
茶文化的普及和研究,并不是簡單的體力活。徐南眉說,“茶文化是一門正在轉型的學科,許多知識是當代人沒有涉足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需邊學邊教,例如唐朝的煮茶、宋代的名茶、各少數民族的飲茶方法、茶席布置、茶會組織、茶藝表演的組織等,都要多方找資料或自己編寫?!?/P>
2003年,西安法門寺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等級最高的宮廷茶具。徐老師結合茶圣陸羽《茶經》中的記載和最新考古發現,根據我國茶文化學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主筆設計了一套大型大唐宮廷茶道表演,再現了盛唐茶藝風情和大唐雄風,成為近年來我國茶藝界的盛典,受到國內外茶人的一致好評。
徐南眉常說,“茶給了我知識,也給了我無窮的樂趣。晚年能讓人更了解茶,普及茶文化知識,是我們老茶人的責任。吳覺農先生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茶事業,我們學習吳老的精神,就是要樹立茶人無私奉獻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