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張天福,中國十大茶葉專家之一,教授級高級農藝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10年,出生于上海一戶福州籍的名醫家庭,從小聰穎過人,20歲便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金陵大學農學專業。經歷過“九一八”事變,參加過抗日宣傳活動,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張天福就立志要學農報國。1932年從金陵大學畢業以后的70多年,從事茶葉教育、生產、科研和茶文化傳播工作,以教育、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模式來培養人才和改進技術,開創茶葉科學與教育相結合的先河,推動制茶從手工走向機械,被尊稱為我國“茶學界泰斗”。
箴言:儉、清、和、靜。這是張天福在中華民族提倡的高尚品格和處世哲學中提煉出的“中國茶禮”,被茶界廣泛推崇。茶尚儉,就是勤儉樸素;茶貴清,就是清正廉明;茶導和,就是和衷共濟;茶致靜,就是寧靜致遠。
17日,西湖賓館貴賓樓內高朋滿座、笑聲不斷,由省農業廳、福建茶人之家主辦的張天福百歲華誕慶典在這里舉行,來自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茶人共聚一堂,慶賀茶界泰斗的百歲壽辰。百忙之中,這位百歲老人還為本報正式出版10周年題字祝賀,為福州“添福”。
他是上天賜給茶界的福氣
張天福,這個名字在茶界的地位,猶如IT界的比爾?蓋茨、相聲界的馬三立。他對茶界的貢獻,就如他的名字一樣,是上天賜給茶界的福氣。
1935年,張天福創辦了福建第一所專門培養茶葉職業技術人才的農校,設置茶葉專業,培養茶葉人才。同時,創辦福建省建設廳茶葉改良場,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開創了茶葉科教合作的先河。
茶場開創伊始,張天福有感于制茶工藝的落后和制茶工人勞動的艱辛,在引進日本紅茶制作機器的基礎上,設計制造了中國第一臺揉茶機,結束國人用腳揉茶的歷史。此后,相繼推出“53”式“54”式揉茶機,開啟了現代制茶的先河。
文革期間,被劃為“右派”的張天福走遍全省所有的茶區,寫下了《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龍巖斜背茶調查》《閩西山調查茶》《福建茶史考》等大量有價值的總結、研究材料。
退休后,張天福在大山深處打響了攻克烏龍茶“做青”的科技戰,提出了烏龍茶主要品種的做青工藝規程方案,為烏龍茶快速進入機械化、連續化生產提供了依據。
長期從事茶葉工作,練就一身過硬的審評技術,張天福是評茶的絕對權威。但對他而言,評茶是為了幫助茶農發現生產加工中的問題,解決問題。
他首次提出成立純民間“茶人之家”的設想,倡導、宣傳、組織以宣傳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茶人之家”“茶藝館”“茶苑”,為茶人提供一個安靜祥和的空間和交流平臺。
“我的一生,永遠是學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立足解決福建茶葉生產中的現實問題。深入實踐,從源頭創新,從基礎做起?!睆執旄_€是那樣淡薄名利。他的眼中只關注著中國茶業的發展,希望中國茶能創出自己的國際品牌。在他身上,那自強不息、無私奉獻、開拓進取、崇尚科學的茶人精神感染著周圍的每個人,成為大家的福氣。
他要為福州“添?!?/P>
張天福寫得一手好字,在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他的題字,但見得最多的就是“儉、清、和、靜”這4個字。這是晚年的張天福在前人的總結中概括出來的中國茶禮,將中國優秀茶文化傳統與先進文化結合,提示了茶文化健康發展的途徑?!皟€清處世”和“和靜待人”,也成為張天福的人生寫照。
雖已百歲,張天福依然行動自如、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記憶力驚人。他每天堅持喝茶、堅持練書法、堅持面客、堅持讀書,只要身體允許,還會親自到全國各地的茶區走走看看。
“為福州添福”,張天福十分感興趣。既與自己的名字“天?!敝C音,又是號召全體福州人身在福中要知福、惜福、愛福、造福,共同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高文明水平的公益事業,張天福覺得十分有意義。在百忙之中,張天福提筆寫下了“為福州添福”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笑著說,這既是為福州“添?!?,也是對本報的祝賀。
就在17日,由張天福發起的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也成立了。該基金會立足福建、面向全國,以弘揚張天福茶學創新精神,促進茶葉生產、科研、教育與茶文化的持續發展為宗旨,獎勵在茶葉領域作出特殊貢獻的優秀茶葉工作者,資助茶葉教育與科技創新研究?;饡?,主要來源于全國熱心茶葉事業發展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自愿捐助,目前基金總數已達280余萬元。其中,張天福個人捐資10萬元。
副省長葉雙瑜出席了17日的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