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茉莉花茶深受市場喜愛,不少愛茶人士被它獨特的香氣所吸引。然而,對于茉莉花茶的保健功能及防癌效果卻眾說紛紜,為了給大家一個更為嚴謹、權威的功效研究結果,《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聯系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教授——韓馳,以下為韓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對茉莉花茶的研究結果。
茉莉花茶防癌效果明顯
日前,一位養生專家撰寫了《養生與健康》一文,文中寫到:“綠茶為什么有保健作用呢?原來綠茶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是抗癌的。日本通過普查,說40歲以上的人沒有一個體內沒有癌細胞,為什么有人會得癌癥,有人不得,這跟喝綠茶有關。如果你每天喝4杯綠茶,癌細胞就不分裂,而且即使分裂也要推遲9年以上。所以日本小學生每天一上學就喝一杯綠茶,咱們沒有。有的人喜歡喝茉莉花茶,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很香,我告訴你,趕快改,茉莉花茶沒有多少保健作用,只是香而已”。
我對此段文持不同的看法,我們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經過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茉莉花茶不但有保健作用,且不比綠茶差。下面我就用我們做的試驗數據證明此結論。
N-亞硝基化合物(NOC)是一類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它可誘導40多種動物的多種器官和組織的腫瘤,已發現有290種NOC可對動物致癌;在動物和人的組織中造成相同的細胞和分子損傷;人體廣泛地接觸內源性和外源性的N-亞硝基化合物;長期接觸甚至是很低劑量NOC也有明顯的致癌危險性;以及人體內有許多部位和途徑可產生內源性亞硝基化合物(如由微生物,巨噬細胞和其他機制生成)。這些研究結果,使人們相信,亞硝基化合物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作用。國內近年來的研究報道人體內外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量與食道癌的死亡率呈正相關,食道癌高發區的食物和人群胃液中均檢出致癌性亞硝胺,且后者的含量與人群食道上皮增生的病變程度呈正相關,從而表明亞硝基化合物與食道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人體對亞硝基化合物的接觸不僅來自外環境,更主要的是內源性的合成。因此尋找防止亞硝基化合物致癌作用的措施是癌癥防治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茶與人類腫瘤的關系日益引起廣大科學工作者的興趣,許多研究提示了茶葉防癌的可能性。我帶領的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自1986年開始對“茶和茶有效成分對阻斷亞硝基化合物在人體內的合成、或抑制亞硝基化合物致癌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
01.茉莉花茶阻斷率高達90%,隨放置時間效果下降
對我國主要產茶區(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廣東、海南等省)的145種茶葉進行了阻斷N-亞硝基嗎咻(NMOR)體外形成的研究,結果平均阻斷率為55-89%,茉莉花茶阻斷率達90%以上。茶葉經儲存一年后阻斷率僅下降約10%左右。茶沏好后在室溫放置,最初三小時阻斷率下降明顯,約為4.5-15%,以后下降趨于緩慢,24小時下降15-34%。
02.茉莉花茶抑制腫瘤效果最明顯
該項研究其目的是觀察茶葉能否防止NMBzA的兩種前體物(亞硝酸鈉和甲基芐胺)引起的大鼠食道腫瘤。將雄性Wistar大鼠分為7組:陰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及5個茶處理組。陽性對照組每周兩次灌胃給予兩種前體物亞硝酸鈉(0.5mmol/kg)和甲基芐胺(1mmol/kg);5個茶處理組每周兩次灌胃給予兩種前體物的同時灌以5種不同茶濃縮液,即海南紅茶和綠茶、杭州綠茶以及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陰性對照組僅灌亞硝酸鈉。12周后處死動物進行食道粘膜肉眼及顯微鏡觀察。結果陽性對照組癌前病變及腫瘤發生率達95%,而僅為5-19%,分別為陰性對照組未見有癌前病變及腫瘤,海南紅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4%-1%,福建茉莉花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1%-3%,福建鐵觀音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2%-2%,海南綠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4%-4%,杭州綠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0%-1%。本試驗證實5種茶均可通過阻斷甲基芐基亞硝胺在大鼠體內的合成,從而抑制食道腫瘤的發生。
本次試驗給Wistar大鼠飲海南紅茶和綠茶、杭州綠茶以及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等5種茶水兩周后,灌胃給予強致癌物甲基芐基亞硝胺(5mg/kg)每周兩次。6周后組織病理學檢測發現,陽性組100%動物出現食道粘膜的基底細胞紊亂、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改變,而飲海南紅茶和綠茶,杭州綠茶以及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組發生率分別為25%、59%、26%、20%和16%,陰性對照組無異常改變。表明茶在短期內可抑制大鼠食道粘膜的異常病理改變。12周后,肉眼所見乳頭狀瘤的發生率同樣以陽性對照組(90%)高于各組(42-62%),統計腫瘤大小及患瘤鼠的平均瘤數也有相同的趨勢,唯一出現癌的也發生在陽性對照組。此外,各種茶葉組之間的抑瘤效果有明顯不同,以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效果最好(42-44%),而海南紅茶和綠茶效果較差(65-67%)。結果證實飲茶可明顯地抑制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并表明茉莉花茶不但有保健作用,且不比綠茶差的結論。
03.茉莉花茶對氧化損傷保護作用最強
飲茶可明顯地抑制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同時發現陽性對照組大鼠肝臟和紅細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降低,而大鼠血漿和肝臟的MDA生成量增加。結果提示給大鼠NMBzA同時飲茶可使體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過氧化氫酶)活性增高,MDA生成量降低,表明茶可提高動物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清除過氧化物,保護細胞免受過氧化損傷和抑制大鼠食道上皮受損作用,結果顯示茉莉花茶組對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最強。
以上結果表明:以綠茶和茉莉花茶的阻斷作用為最強。經儲藏一年后,阻斷率下降約10%左右;通過大鼠試驗證實5種不同茶葉均能阻斷大鼠體內甲基芐基亞硝胺的合成,從而抑制大鼠食道腫瘤的發生;不同品種茶葉均有抑致已合成的甲基芐基亞硝胺誘發大鼠食道腫瘤的作用,在5種茶中以鐵觀音的抑癌作用最強,茉莉花茶次之;茶可提高動物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清除過氧化物,保護細胞免受過氧化損傷和抑制大鼠食道腫瘤發生的作用。
04.高濃度茉莉花茶防癌效果更明顯
動物試驗證明,AFB1是強致癌物,也是人體原發性肝癌的可疑病因之一。AFB1進入體內經代謝酶活化后,生成的親電子物與DNA共價健結合,AFB1與DNA結合程度與肝致癌性有明顯的相關性,所形成的DNA加合物主要為AFB1-N7-Gua,這是AFB1致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們采用在體外實驗條件下,每毫克DNA結合AFB1代謝物的量作為評價茶葉防癌效果的觀察。不同茶葉品種及組分均有抑制AFB1-DNA加合物生成的作用,在高濃度時最為明顯,綠茶和茉莉花茶抑制率達75%以上,隨著濃度下降其抑制作用亦隨之降低,有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本實驗結果提示,茶葉對AFB1的致癌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認為茉莉花茶沒有多少保健作用,只是香而已的看法是錯誤的,茉莉花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我一直喝茉莉,其實茉莉是以綠茶為茶坯,配以茉莉香花窨制而成,既保持了純正的茉莉茶香,又兼備茉莉鮮花馥郁的香氣,別具風韻,具有特殊的品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