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學文從事業的開始到現在,都沒有離開過一個“茶”字。1995年,身為農民的他帶著2000元來到北京,從賣茶起步,發展到今天,形成了有機茶產銷占全國第一的產供銷一體化綜合性茶葉企業——浙江更香有機茶業開發有限公司。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今年“兩會”代表的熱點議題,俞學文非常關注茶產業的融資、發展問題。他說,茶產業融資比別的產業更艱難些。因為茶產業自身基礎不足,過于散過于亂,標準化程度低,所以銀行對茶行業企業信任度不夠,融資相對來說更加困難。前些年他就呼吁過這些問題,他說應該通過貸款公示、擔保公示等具體政策和措施來突破性地解決茶行業的融資難問題,為中小茶企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對茶產業實現機械化,俞學文感觸很深。他說,如果不解決農業機械現代化,農業科技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具體到我們茶產業,從茶葉種植、采摘到加工等各種茶葉機械都非常落后。分析原因,他認為主要是政府對農業科技的研發投入總量不夠,使用上不夠集中;另一方面,農業機械生產企業的研發積極性不夠,只顧眼前利益,模仿居多,傳統生產,保守經營。雖然國家拿出很多農資補貼,但是沒有真正補貼到農業機械的創新上去,使得農業機械跟科研部門、專家脫鉤,跟農機使用者、使用企業脫鉤。
據了解,茶行業被注冊的商標已經有20多萬件。有些不生產經營茶葉的企業或者個人先搶注,然后通過打官司,或者出賣向使用這些商標的企業索取經濟利益。對此,俞學文說,在茶行業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企業一不小心就會遭遇這類事。提議對商標法做修訂,我自己體會、感受比較深。以更香為例,更香有1千多個產品,為了讓消費者區別種類、等級,我們需要給產品取許多名稱,當上網一查往往已經被注冊了,如不查而使用,就可能構成侵權,遭到起訴、索賠。不得已更香公司只能用字母或數字編號,但不利于市場推廣。所以俞學文建議:凡是在包裝上突出主品牌,后邊加了產品名稱,即使這個名稱有人搶注,也不為侵權。他還特別提到,在茶行業,注冊商標多得不得了,但這么多的商標沒有一個國際品牌。未來商標法的修訂、完善要服務于國際品牌的誕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