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清寺的方丈說:在這個季節里,我最喜歡喝的茶是茉莉芽細茶!
茉莉芽細烏茶的藥用功效及藥用價值
茉莉是著名的香花,古人老早就拿它來熏香。宋人劉克莊有詩詠茉莉“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茉莉的清香在炎熱的夏天帶給人陣陣清涼。宋代的宮廷,為了祛暑,常在庭院里放上很多盆茉莉花,用風輪鼓風,熏得滿院清香。宋周密《乾淳歲時記》有記:“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等殿及翠寒堂納涼,置茉莉、素馨等南花數百盆,于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
而由茉莉花制成的茉莉花茶,則是中國獨特的一種茶類。宋代葉廷圭詠茉莉花茶的詩中,有這么兩句:“露華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換骨香。”它的加工過程復雜,是由茶和花兩種原料加工而成,通過鮮花吐香、茶坯吸香,一吐一吸,使之既有芬芳清雅的花香,又有醇厚甘美的茶味,茶引花香,相得益彰,別具風韻。
由于茉莉花烏茶具有既保持了藏茶濃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飽含著茉莉花的鮮靈芳香,因此,它是我國乃至全球現代最佳天然保健飲品。常飲茉莉花藏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風解表、降血壓、強心、抗衰老之功效。茉莉花香氣主要是芳香油,成分較為復雜,主要成分是由乙酸、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醇、茉莉酮、吲哚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等七種組成,另外還有香葉醇、橙花椒醇、丁香脂等20多種化合物。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中就對茉莉花的特征、性能、栽培管理作了記載,肯定其的藥用價值。
茉莉花除可當茶葉沖泡外,也可當菜肴料理煮食;花及葉主治下痢腹痛,外感發熱、腹瀉、瘡毒疸瘍。
茉莉花茶的藥用功效從中醫藥用認識角度來說,它具有提神、清火、消食、利尿等保健作用,特別是茉莉花藏茶,除了茶本身的藥用功效外,還有茉莉花本身具有的一定解毒功效。茉莉花與藏茶相聯姻,更能起到清熱、解毒、疏胃、止痢等作用?;ú柚饕攒岳蚧ú铻橹?,其中,茉莉花香氣化合物含量4%。據測定,焱堯茉莉花藏茶含有的香氣化合物質就有20多種,其富含的茉莉花素等成分,用其漱口,既去油膩、又具堅固牙齒、防止口臭之功效。有關資料記載,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花茶的抗菌作用更強。有五種茶葉對痢疾、傷寒、副傷寒、桿菌有殺菌作用,試驗表明,其殺菌作用有明顯差別,其中茉莉花茶抗菌效果最強。茉莉花藏茶,主要是茶與花窨制過程,茶葉充分吸收花香的成分,使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茉莉花本身即為茶之,早在明代的《茶普》即記載:“茉莉、玫瑰、……桂花等皆可作茶”中國焱堯藏茶除了茉莉芽細也開發了玫瑰芽細.桂花芽細,更多好茶,盡在焱堯!
本草綱目記載蒙頂山茶性質溫和
陸羽《茶經》“茶之飲”文:“真茶性極冷,惟雅州蒙頂出者,溫而主療疾。”高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冰凍、寒涼、酒類、涼茶、燒烤等食品恰恰是人體多發病的源頭,所以中醫提倡喝藏茶養生,防病于未然。
我國黑茶始制于四川,據《甘肅通志》記載明嘉靖三年(1524年),湖南安化就仿四川的‘烏茶’制法并加以改進,制成半發酵黑茶。——《引自施兆鵬、朱海燕:湖南黑茶史上的“甘引”與“陜引”》
四川雅安蒙頂山生產的烏茶是中國黑茶之鼻祖,是西北少數民族的必需品是歷朝歷代治理邊疆的利器,歷史上稱為“官茶”以茶治邊。“蒙頂烏貢”就是貢給西北首領與貴族的貢茶。烏茶制作技藝成為“國寶”傳承至今,是與其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社會政治分不開的。
茶和人一樣,都是到人間歷練,人存德行,茶留醇凈!
焱堯藏茶堅持“傳承古法、醇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