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南,地之北,一次又一次地赴一個個茶友會。新建的茶館古色古香,字畫、擺件、色調,都襲了一個古字。茶友都靦腆著,謙讓著,繁文縟節著。請請請,來來 來,喝喝喝。然后又都微微笑著,不大說話,不敢高聲語。都不大問出處,問什么,像是自己要說什么,不用回答,不用接話。有的淡淡應一句,拿茶潤口。大家各 自為風骨,成氣象。青竹疏朗,流水潺潺,古韻悠揚,佳人曼妙,時光押著韻慢慢流著。
到三、四泡,喝下去的茶才變成了話。“嗯!是好茶。”水要燒到什么溫度為好,水量加到多少為宜,茶葉是不是老茶,是老茶那是哪一年的,哪里產的,是自然發酵 還是人工發酵,什么香型,云云。“來,估個價!”若猜得的價碼大大高于實際購買價,買家自然歡喜。原來普洱茶的喝法,本不大這么講究。形狀、整碎、凈度、 色澤、香氣、湯色、滋味、葉底等等,現在喝茶像是一場乏味的學術討論。江湖菜之所以有人喜歡吃,大抵喜歡那種豪爽的野氣。起起落落,千回百轉,普洱茶在明 代是生活中的茶,在清代曾登大雅之堂,僅僅限于皇宮大院。時運不濟,又遮蔽于亂世。到現在,天下普洱,到處都是普洱。“普洱”兩個字,寫滿全國各地。文 人、官員、商客、演員,在茶館里和我們一樣都是雅士。
它輕易地突破地方封鎖,它輕易地一躍而起,它輕易地進入生活。沒有地方口味之別,沒有南北地域之分,沒有男女老少之異。它可以時尚,可以文化,可以華貴,可以體面。
我們寄予的東西莫不如這茶——這就是普洱茶主義。
“越陳越香”的說法更像是對應著的人生愿景,接近“越來越好”、“明天更美好”、“我的未來不是夢”。普洱茶的幾大保健功能,一一針對著現代人的“富貴病”和 “文化病”。減肥,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贅肉為美之負擔,減肥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美容,比減肥更進一層。暖胃、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 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物質生活的富足帶給我們的是另一些負面作用,間接指向著生態環境和生存環境的惡化。新的功效還在被發現,抑菌消炎、減輕煙 毒、減輕重金屬毒、抗輻射、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普洱茶似乎無所不能。即便無視贊美者夸張激進的語氣,我們也發現普洱茶已經不單單是一種生活之 飲,它是健康之飲、文化之飲。
“世俗的生活由信仰、經濟、政治和性構成。20世紀曾有一項調查,其結果顯示了全球最流行的三個詞是‘上帝’,‘她’和‘可口可樂’。‘上帝’代表信仰,‘她’代表性,‘可口可樂’代表了剩下的全部。”在遲宇宙看來,這就是“可口可樂主義”。
而在東方的體驗文化中,普洱茶的形態是不被確定的。它與海拔、氣溫、濕度、風力、水溫、水質、器物、人,甚至我們的心情關系微妙。它不被量化、細化,它在形 態上卻清晰明朗。在一杯普洱茶里,盛放著太多充滿變化的體驗,映襯著我們的歡娛與疼痛,它極端奢侈,它更多地關照沉默的大多數。而同時,普洱茶重建著時間 和空間,又反過來注視和撫慰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