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大名垂宇宙,孔明興茶功績高。三國時代的風云人物諸葛亮,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茶文化領域興茶種茶,防病治病,同樣功不可沒,為后人所尊崇祀拜。
從神農氏以茶解七十二毒,到孔明興茶、陸羽煮茶著書,茶作為中國的國飲流傳了數千年,并演化成一種獨特的、內涵豐富的文化習俗。云南思茅是國茶的發祥地之一,擁有世界最古老的茶樹和萬畝古茶樹林,這里流傳著許多孔明興茶的故事。
在云南茶農心中,茶是圣物。每年春季,當地百姓會不約而同舉行祭茶儀式。祭茶是茶農對天地的感激,對先民的懷念,更是對未來的祈福。在云南普洱茶產區,有的祭古茶樹,有的祭一方山神,還有更多的是祭拜“茶祖”——孔明。
云南人祭拜孔明還需從諸葛亮南征的典故說起。思茅地廣人稀,地域比臺灣省還大。三國時諸葛亮南征至此,因思念南陽家鄉的茅廬,而把這個地方命名為思茅。劉備死后,部族首領孟獲起兵反蜀,孔明南征,七擒七縱,使孟獲深受感動,率各部族前來歸降。至今這里還有“洗馬河”、“洗碗池”、“孔明山”等有關遺跡,民間以孔明教育當地人種茶飲茶為美談,奉若神明。
早在1700多年前,孔明就利用茶治病防病了。話說諸葛亮統帥大軍南征思茅時,天氣炎熱,士兵水土不服,普遍感染眼疾。他就命令士兵上山摘茶泡開水飲用,并用茶水洗眼。士兵們眼疾很快治愈,于是人們便把茶樹叫做“孔明樹”。當地有26個少數民族都世代尊奉孔明,稱孔明為“茶祖”。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思茅都要舉行“茶祖會”祭祀茶祖儀式,恭讀祀文、表演祭拜武侯的戲劇和音樂。
孔明興茶的傳說,還有神話的版本:云南西雙版納原本無茶,而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帶兵南征七擒孟獲時來到此地,士兵們因水土不服患了眼病,諸葛亮將拐杖在地上一拄,拐杖轉眼間變成茶樹,生出翠綠茶葉,于是摘葉煮水喝,士兵們眼病痊愈。自此南糯山有了茶。人們稱此山為孔明山,稱茶為孔明樹,尊孔明為茶祖,孔明生日那天當地人要飲茶賞月放“孔明燈”。西雙版納古老茶區勐臘縣海拔1900米的孔明山,現存高達9米的茶樹多株,相傳這是孔明南征時由士兵們撒籽成茶。
一葉芳草千載情,孔明興茶后人欽。
2003年,天福集團總裁、臺商李瑞河向云南思茅市捐建孔明興茶大型雕像,成為該市標志性雕塑。2004年,他又在四川夾江天福茶園內塑建孔明興茶大型雕像,以紀念諸葛亮興茶的功績。
孔明興茶立像高10米,寬4米,腳下有一株茶樹。塑像溫文爾雅,左手執羽扇,右手持茶苗。面色凝重,仿佛沉思如何利用茶的保健功能來造福百姓,表達了這位千古名相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令觀者油然產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