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喝一輩子茶很容易,但要為茶產業發展付出畢生心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名山縣原政協副主席、名山縣茶業協會會長、高級農藝師楊天炯老人就是這樣的人。
愛茶,一生為茶1962年7月,楊天炯懷揣著西南農業大學茶葉專科文憑走上蒙頂山,成為名山縣蒙山茶場技術員。
撫摸著蒙山茶不朽的歷史豐碑,楊天炯深知責任重大。當時,全縣僅有6500多畝茶葉,品種嚴重老化,產量低、品質差,年產250噸茶葉都是低質產品。所以,復興蒙山名茶的決心和勇氣激蕩著楊天炯火熱的心。
蒙山甘露、蒙山黃芽、蒙山石花和萬春銀葉、玉葉長春是蒙頂山歷史名茶。這5種名茶有歷史記載,但沒有工藝和技術標準記載。楊天炯給自己定下第一個課題:改良蒙山茶園,辦茶葉精加工廠。從此,他不僅參與和指導蒙頂山茶樹改良工作,還帶領攻關小組,根據史書上描述的5種蒙頂名茶形、色、味,進行艱苦的摸索和實踐。楊天炯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勞動,白天和大家泡在茶園、簡陋的精茶車間,晚上整理白天的操作筆記和實踐體會。辛勤的操勞和筆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蒙山名茶生產工藝技術》整理出版,并受到國內知名專家肯定,收錄進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和《中國名茶研究》,蒙山名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蒙山名茶逐步深入人心,手工制作很快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楊天炯和同事們又研究制造了國內第一臺精制茶葉加工機械,他們當時研制設定的轉速,改變了中國茶葉粗加工機械的固有轉速,至今被全國精茶機械所沿用。
在雅安推廣密植茶園、填補雅安不生產花茶的空白……40多年時間,楊天炯接受了國家農業部、省農業廳和市縣下達的研究項目數不勝數,他單獨或與同事合作發表相關論文100多萬字,出版專著10多本。
為茶,富裕百姓名山縣中峰鄉一個叫牛碾坪的地方,現在已成為雅安面積最大、效果最好的觀光茶園。春色誘人的時節,一望無際的茶園碧波蕩漾、茶香四溢。
這個地方是國家級良種茶樹繁育基地,楊天炯是當初這個基地建設的主要創始人和負責人。現在,茶樹良種場已成為萬畝茶樹良種基地。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1年12月6日發布公告,批準對蒙山茶原產地域保護。
楊天炯功不可沒。農業部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蒙山茶原產地域產品國家標準進行審查鑒定時,楊天炯是答辯者,專家們給予很高評價:答辯非常專業、資料非常翔實、申請報告非常規范可信。
最近,楊天炯跑了一趟北京。他在努力使茶產業鏈上又一項新的科研成果——茶樹花研究和開發利用落戶名山縣。近年來通過專家研究、國家權威部門認定,茶樹花不僅可以繁衍后代,還可以作為藥品、飲料、保健食品、化裝和日用品等產品的抗氧化添加劑。
“權威部門和專家們有意在安徽和四川設立兩個國家級茶樹花研究開發基地!”今年初,茶樹花產業發展研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高度重視,他批示國家農業部給予支持。2月18日,農業部很快組織相關部門、相關專家進行系統研究論證,楊天炯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現在,楊天炯老人除了整理茶資料,最大的事情就是為茶樹花四川基地落戶名山、籌建茶樹花精粉加工企業而奔忙。老人的心愿,就是讓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