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縣斷龍山鄉有一個村,因其曾經只有一百戶人家居住于此,故取名為百家村。
現在的百家村已有670多人,但它很特殊,在已實現農業人口人均一畝茶的古丈縣,去年它還是個茶葉空白村。
51歲的田力是這個村的茶葉大戶,今春開始種植的110多畝茶葉,他一個人就占了89畝。
12月4日中午時分,田力像往常一樣拿起剪刀、鋤頭等工具,與年近70歲的村民龍萬生一起去茶園里剪枝。
這塊茶園有20多畝,掛落在山腰上。
龍萬生說:“其實腳下這里有10畝的田都是我屋的,以前光種谷子,就只得個飯吃,沒活錢用,今年村里開始搞茶葉開發,我屋就2個老人,不懂技術活,我就和村里的十多戶人家一起把田土都租給田力統一做,前3年國家和縣鄉發的補助金、茶苗和肥料都是我的,田力負責技術指導和其他投入的錢,3年后茶園開始出效益了,到時一人一半的利潤,劃算,高興啊!"田力高興地接過話茬說:“我做事都是看國家政策的,我們縣里一直鼓勵種茶,有政策資金扶持,我相信沒有錯,這不,今年溫家寶總理都還到古丈看茶,前幾天通過報紙看十八大報告的時候,上面寫黨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等,對我來講都是好消息,讓我信心足得很。”
這時,村支書彭司寬也來到茶園幫忙,他補充道:“田力人聰明,是退伍軍人,現在還是村里種養合作社的會員,腦殼轉得快,懂得看政策、用政策,早年自己就開了個小賣部做生意,前幾年看到村里扶貧建磚房,用磚要去十幾里外的鎮上拖,他小子就自己開了個小磚廠,現在開始念起茶葉經了,茶園是按照1畝地4000株茶苗的規模種植,通過精心培管,前兩天剛通過了縣里有關部門的驗收,百分百的成活率呢!”
咔嚓,咔嚓……大家一路邊干活邊聊家常。
中途休息的時候,田力瞅準機會向村支書提出了請求:“這只是其中一塊茶園,還有2塊茶園只有山道連接,沒有硬化水泥路,以后機械不好弄上去,能不能解決下。”彭司寬與在場的鄉干部一口就答應下來,近日就向上反映,爭取資金及時解決。
這一聽,可樂壞了田力,他毫不掩飾地拍著胸脯說:“現在的人越來越懂養生,茶葉是健康產品,銷路不用愁,我這兩天看電視,習近平總書記說了一個中國夢,我也有個茶葉夢,那就是繼續保持百分百的成活率,以后再擴大規模,讓更多的老百姓和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