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又不失單調的茶具,搭配干花、竹籃、竹墊等擺件,日式的禪意美學簡直呼之欲出,原來生活的細節可以如此美好!最近,德化不少瓷藝人借鑒臺灣、日本等地美學原理,利用釉色的調配的技藝,制造出許多簡單卻個性十足的藝術品。這些既是傳遞都市慢生活的藝術品也兼具了實用性,成為市場上作為家居裝飾的搶手貨。
文創設計優化陶瓷品質
棉麻亞麻的觸感,一席臺灣防水布植物染色制成的布藝輕鋪在桌上,搭配一套四四方方、設計簡單簡約的炎黃色的茶具(圖一),以及精工編制的竹墊,德化瓷藝人打造的樸實與自然的美學仿佛是渾然天成。“天然的棉麻或竹席的材質,營造出禪意空間中寧靜致遠的氛圍。”
四四方方簡約的炎黃色茶具(圖一)
在德化正域藝術陶瓷展廳,記者看到一副副詮釋著禪意美學的茶具被精心擺飾放在案幾上。看到此情此景,誰也很難想起以往大家所習慣的胡灌海喝、隨意粗糙的品茶方式。“禪,能讓您在感受清新安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時間的沉淀,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展廳里的負責人梁婉萍介紹道,現在茶具行業已經擺脫以往快消品式的品茶消費方式,行業里正興起了一股禪意美學之風。目前時下主流的茶具都會通過升華的美學文化,打造一種都市慢生活。
釉色鮮艷的茶具,煥發酥油般的光潔清亮(圖二)
細看這款炎黃色(圖二)的釉色煥發酥油般光潔清亮,輕觸起來溫潤似玉的產品,似有日本人備受推崇的“侘寂”美學之感,再搭配細長脖頸的花器,不知不覺讓品茶人有種心靜自然的舒適感。
黑色精簡的茶具(圖三)
而另一套黑色精簡的茶具(圖三)也十分有意思,長長的茶柄一改老茶具固有的單一制作方式,方形的竹制茶托后面還刻著瓷藝人所贈茶友的殷勤之語。和往常茶具上所刻的“恭喜發財”等祝福語不同,那里寄托著手藝人的情思。寫道:品茶之味,悟茶之道。
黑色長款的竹包,搭配簡約的花器(圖四)
黑色長款的竹包,搭配簡約的花器,使得這份茶具(圖四)則別有一番趣味,搭配傳統器形的茶壺和茶杯,烘托一種悠然自得的居家之感。與往常不同,瓷藝人們所倡導的新茶人生活,不僅要改變飲茶方式,還要懂得每件器物的美學之感,單從簡單單調的品茶方式,讓生活盡可能地“慢下來”。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慢生活呢?據梁婉萍介紹,一套完整的茶具所需要配備的器物并不少,有公道杯、茶壺、茶托、茶勺、竹席、茶夾、茶布、茶濾、優質的防水麻布茶席等配件,一整套下來,售價不一,價格上百,甚至上千。
創意配件成香餑餑
或許你以為,上述的茶具已是高價,殊不知,精工細編、簡約又調性的茶具配件售價也不便宜。
以一款似葫蘆茶蓋的瓶子,由于釉色的復雜性、多樣性,以及造型的別出心裁,也不失為居家擺件的搭配;還有一款瘦高,偏古銅色的瓶子造型也頗為標新立異。
創意配件成香餑餑
此外,市場上銷售的簡單的手工編織竹包售價也不菲。比如這些顏色鮮艷的竹包(圖五),一般情況下,編制竹包的都是擁有幾十年經驗的手工匠,花費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制成。據介紹,這款炎黃色的竹編包中的竹絲要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制成厚薄一致,做工精細的成絲。
還有不得不提那些簡又簡之的花器。據德化一文創品牌優巢的負責人曾先生介紹,現在他們公司所新創立的新品牌就是為了緊跟目前茶具市場的新風尚。“尤其是當下德化茶具大走文創風,過去那種粗糙,缺乏文化的飲茶方式已經落后了,通過打造一系列簡約的禪意美學茶具或配件,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