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有保障
任何藝術品只要價值受到重視,贗品便如影相隨,紫砂壺也不例外。可從幾個方面辨別紫砂壺真偽:
一是泥料胎土。
不同年代胎土采自不同的礦脈,色相、顆粒度及光澤肌理都有差異。
古代的壺在泥料研磨及配制上都屬初期階段,采礦又接近地表,因此其壺泥都有粗糙及色澤偏淡的特征。清后期的 “天青泥”也與歷代泥料不同,當時的泥砂粒粗,可用竹刀,木質印章刻鐫。
二是工藝手法,紫砂陶人會有不同的風格,如面上的光潤細潔、線條的粗細曲直、輪廓的方圓銳鈍等。
三是氣質神韻,凡名家之作,有一股不可模仿的神韻和靈氣,這是最重要的鑒別標準。獨具高超的藝術素養和熟練的制作技巧,以及對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窯溫氣氛的把握,獨到之處,自成一家。四是書畫特征,山水花鳥人物與同時代書畫相通,書法篆刻更會有個性特征,從構圖,從刀法、速度、熟練程度,是作偽者很難仿制的。此外還可從造型風格、印章款識中辨別真偽。
鑒別純正的紫砂壺首先學會四步:一看 二聽 三摸 四養。
一、看顏色:純正紫砂的顏色,不論紫色、黃色、紅色或者是兩者之間的顏色都應有玉石般的韻味,其光質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不能上臘,不能拋光,可參考老玉石的材質效果,材質越稀有、越有價值,因為資源有限。
二、聽聲音:紫砂壺是陶之上品,所以壺的聲音是陶的聲音。泡茶以后,聲音沙、啞、沉,不能象金屬聲或者瓷器那么脆聲,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變味。
三、手感:紫砂壺的手感應具光滑圓潤、舒坦,雖有顆粒但很圓潤,紫砂顆粒一般以32目-60目為適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四、養壺效果:好的紫砂,通過養壺泡茶少許,然后用于布干擦就能看出啞光色質,油性很重,時間養的越長,色質越深沉,古樸,直至產生壺之靈氣,與人通性情。
傳統紫砂壺鑒別方法
1.“形”,壺的造型尺寸與結構比例要均勻,“點、線、面”,立面須配合得當完全一樣,壺嘴、壺把、蓋鈕三點成一直線,壺口壺蓋合適關系近,通轉自若,口沿、嘴沿厚薄勻稱;出水長、急且圓。壺嘴、壺蓋、蓋鈕與壺身的連署灑脫恰當,渾然一體,無漏洞。壺胎顏色光澤滋潤,有淡淡的幽光,手撫摸時的感覺舒服安逸中 意,便捷實用,提拿便捷。
2.“神”,是指紫砂壺的群體造型精神韻味,講究珠圓玉潤耐看,精巧高雅,曲線流暢,起落有致。方器造型,方中藏圓,大概輪廓線條分明,整潔利索,明白通暢挺秀,還要看壺的不同風格,或柔雅清秀美麗,或氣派磅礴,或神氣光采飛揚。
3.“氣”,壺之氣質和涵養。通過巧奪天工的工藝手法,達到圓曲剛勁,忠厚古樸,牢穩心情安定,氣派鏗鏘,具備猛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物感覺沖擊力的藝術效果,有鮮亮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