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茶為本,水為茶之母,壺為茶之父”,可見茶壺對于愛喝茶之人的重要性。能夠泡茶的器皿有很多,如銅壺、錫壺、石壺、玉壺、瓷壺等等。許多人,尤其是老茶客,不約而同地首選紫砂壺。這是為什么呢——
實用角度:紫砂壺養胃、養人
關于紫砂壺的奇妙,歷朝歷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編過多少傳奇故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寫過多少詩詞歌賦。依據梳理與歸納,紫砂壺的奇妙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發味留香——對于茶湯的孕育與形成,壺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經過幾個朝代的鑒別與比較,茶客們最終發現,紫砂壺具有最大限度地開發茶湯的色、香、味的能耐。紫砂壺,里外都不用上釉,永遠“素面朝天”。因此,一把養育得很好的紫砂壺,即便在不用的時候,也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茶香。
抗餿防腐——較之于其他材質,紫砂具有“透而不漏”的特點。所謂“透而不漏”,就是說它具有很好的透氣性,但是又不漏水。這一點非常重要。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一雙真皮手套,你就是戴,也不會出手汗。但如果是人造革的,半天戴下來,手套里面就會變得濕漉漉的。因為人造革這種材質,不具有“透而不漏”的特點。而用“透而不漏”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壺,則具有抗餿防腐的功能。
變色韜光作紫砂壺的泥料,俗稱“五色土”。許多人相信,用“五色土”制成的砂壺,是具有靈性的。在燒制的過程中,紫砂泥會隨著爐溫的升高,不停地改變顏色。一把紫砂壺,只要你精心養育,它會隨著時光的流逝不斷地變光、變色,最終變得“潤如古玉、光可鑒人”,給收藏者、使用者帶來意外的驚喜。
制作紫砂壺的原料,并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一種堅硬的、稀有的礦石。這罕見的礦石,經過風化、粉碎后形成的紫砂泥具有排列有序、密度極高的氣孔,而這些神秘的氣孔,恰是保證紫砂壺擁有多種奇妙功能的物質基礎。
審美角度:紫砂壺養眼、養心
紫砂陶藝,產生于宋代,成熟于明代,興盛于清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較之于其他的手工技藝,紫砂陶藝最鮮明的特征是:它采用一種稀有的、神奇的泥料,不借助任何模具,隨心所欲、信馬由韁地徒手創制茶具。這種獨特的手工技藝催生的結果必然是:每一把壺都是獨一無二的。
紫砂壺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可以將你喜歡的詩句、書法、繪畫、印章附作在上面。一把有文化的紫砂壺,可以給你的心靈以慰藉。
紫砂壺諸般好,那么我們如何挑選紫砂壺呢?一件好的紫砂壺具備哪些特征呢——
泥料——首先從工藝上來看,紫砂壺作為日常使用的茶具之一,工藝是十分考究的。好的紫砂壺,制作用的紅泥具有顏色暗紅。質地粗潤的特性,行話“色不艷、質不膩”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壺身通體的顏色亮麗,這類紫砂一般是人工仿制,多半是假壺,用的是人工浮光技術。
摸壺——摸壺就是指輕輕撫摸紫砂壺的壺身,一般好的紫砂壺,壺身都是很粗潤的,仔細地摸,甚至可以摸到砂質的感覺。
看壺——大家在鑒定完泥料和觸摸壺身之后,還可以借助工具鑒定紫砂壺,可以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壺身,因為燒制紫砂壺用的陶土,是含有石英石的成分,用放大鏡看紫砂壺的時候,迎著光,可以看到里面金燦燦的光點。
聽聲——用壺蓋輕輕地摩擦或敲打壺身。如果聲音沉悶,那么這把壺的燒制工藝肯定不好,真正好的紫砂壺,在敲打和摩擦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是帶有金屬性質的“嗆嗆”聲。
看密——就是檢測紫砂壺的壺蓋和壺身的緊密程度。一般好的紫砂壺緊密程度是非常契合的。簡單方法可以用食指緊壓著紫砂壺蓋上的出氣孔,然后將紫砂壺傾倒,看看水到了壺蓋的地方會不會流下,若滴水不流即是好壺,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紫砂壺的壺嘴用手指封住,然后將紫砂壺倒轉。如果壺蓋沒有掉下來,則證明該壺的緊密程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