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公元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代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奉為“茶圣”,祀為“茶神”。
生平富有傳奇色彩的陸羽原是個遭遺棄的孤兒。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一3歲男兒。積公以《易》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唄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12歲那年,陸羽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里學演戲,做了優伶。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習。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峽川。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后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陸羽隱居山間,闔門著述《茶經》,耗時五載最終成就《茶經》初稿。相傳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茶經》一書在顏真卿、皎然等朋友們的幫助下得以梓行。貞元末(公元804年)的冬天,絕代茶圣陸羽終老于湖州迎禧門外青塘別業,被安葬于湖州杼山。
如今,陸羽和他的《茶經》已在全球范圍獲得認同為中華茶文化的標志。1996年4月28日,以向世界傳播中華茶文化為宗旨的第三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開幕,遠隔重洋的非洲坦桑尼亞郵政特為此發行《96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紀念郵票小型張一種,面值300坦幣。小型張以中國山水畫為背景,邊紙下方綴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徽志,郵票主圖是白描勾畫的一幅陸羽采茶圖,畫中的陸羽須髯飄逸,略顯豐腴,顯現出那種鐘情山水、淡泊仕途、盡享茶中清苦幽香,陶醉江湖名泉甘霖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