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以修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shù),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tǒng)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xí)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huán)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
道作為中國哲學(xué)的最高范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yùn)動的總體規(guī)律、萬物的本質(zhì)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盡一致。中國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補(bǔ)”,隋唐以降又趨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儒道。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為儒家之道。可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為禪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茶道中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yǎng)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jié)果,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考察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diǎn)、泡四類,形成茶藝的有煎茶法、點(diǎn)茶法、泡茶法。依茶藝而言,中國茶道先后產(chǎn)生了煎茶道、點(diǎn)茶道、泡茶道三種形式。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chǔ),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飲茶普及,茶藝完善之后。唐代以前雖有飲茶,但不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