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母樹生長在武夷山天心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兩旁巖壁矗立,日照不長,溫度適宜,終年有涓涓細泉滋潤茶樹,由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肥沃土地,為茶樹補充養分,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品質超群。古時采摘大紅袍,需焚香禮拜,設壇誦經,使用特制器具,由名茶師制作。解放初期,大紅袍在采制期間有駐軍看守,制作過程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并稱重后簽字,最后加封后由專人送呈當地市人民政府。現在,大紅袍母樹的管理、采制已由市政府指定交市巖茶總公司茶葉研究所管理、制作。
據導游介紹,如今大紅袍母樹僅存三棵,年產量極低,最多一年有過8兩二錢,最少有一年連二兩不到。可為稀世珍品。母樹大紅袍茶葉,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第五屆武夷巖茶節的拍賣會上,拍出天價,凈含量20克的母樹大紅袍茶葉拍賣價15.68萬元,創下了茶葉拍賣史上的奇跡。
大紅袍過去為皇室貢品,如今也是要悉數進貢中南海。不要說阿TEA,就是福建省省長,估計也難喝到。值得慶幸的是,武夷山市巖茶總公司茶葉研究所在1986年(?)無性繁殖成功了大紅袍的第二代:小紅袍,在1989年(?)又成功無性繁殖了大紅袍的第三代:大紅袍,因為與母樹大紅袍在茶葉的形狀色漬上都十分相似,所以還以"大紅袍"命其名,但香味卻遠不如母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