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蕊,綠茶類,產(chǎn)于四川省峨眉山區(qū),主要栽種在海拔800-1200米的黑水寺、萬年寺、龍門洞一帶。這里光照適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茶園處于群山環(huán)抱、云霧彌漫之中。茶樹生長繁茂,芽葉肥壯,質(zhì)地柔嫩,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
峨蕊產(chǎn)于四川省峨眉山。該茶具有條索緊細,白毫顯露,形似花蕊的特點,故名峨蕊。峨眉山山腰間的清音閣、白龍洞、萬年寺、黑水寺一帶是盛產(chǎn)峨蕊之處。這里群山環(huán)抱,終年云霧繚繞,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峨眉山附近的村民早有上山挖茶、采野茶的習慣。
據(jù)《峨眉志》記載:“峨眉山多藥草,茶尤好,異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的絕頂處產(chǎn)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采”。峨眉名茶,遠在1000多年以前,已列為貢品。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中充分表達了對四川茶葉的熱愛。其詩曰:“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白居易收到李氏用紅紙包封的清明前一、二天所采制的火前茶后,十分高興,旋即燒水,把水煎到魚眼程度,再用“刀圭”等泡茶用具,試嘗四川新茶。白居易對飲茶頗有研究,十分喜愛飲茶,所以他要自稱“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