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巴人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因楚巴戰爭傳入古丈。
古丈種茶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文字記載見著作東漢《桐君錄》南北朝。東漢時代,《桐君錄》記載:“永順之南(今古丈縣境),列入全國產茶地之一”。
《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著《通典》記載:“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貢。”可見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為皇家貢品。
南北朝時期,《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通典》記載:“溪州(今古丈縣羅依鎮會溪坪)等地均有茶芽入貢”。
后晉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不堪連年獻貢茶之累,帶領五溪民眾“侵暴辰澧”。
1874年,甘肅提督楊占鰲卸任回鄉,倡導鄉親開辟茶園,以茶養鄉。
1906年,《古丈坪廳志》載:“茶之利大矣哉。古丈坪廳之茶,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勝,夫界亭之品”。
1920年,楊占鰲之子楊琢臣在古丈坪青云山種茶,外銷號“青云銀峰”,又稱古丈毛尖。
1950年,古丈茶葉遠銷蘇聯。
1959年,韶山指名要古丈綠茶招待外賓。
1964年,我國著名的農學家、茶葉專家和社會活動家,現代茶葉事業復興和發展的奠基人吳覺農撰寫文章論證古丈茶溪是茶的原始產地之一。
1980年,古丈毛尖以78美元的斤價行銷香港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古丈綠茶批量出口噸價達7800美元。
1982年6月全國名茶評選會上,古丈毛尖躋身全國十大名茶之列。
1986年,古丈毛尖載入《中國名優特產大辭典》。
1996年,古丈毛尖獲北京亞運會暢銷產品證書。
2000年6月,古丈第一屆“茶王杯”斗茶會在縣城十字街舉行。
2002年4月,第一代機制“古丈毛尖”茶在高峰鄉試制成功。同年5月,古丈第二屆“茶王杯”斗茶會在縣茶葉總廠舉行。
2005年古丈毛尖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地方證明商標”。同年5月,古丈第三屆“茶王杯”斗茶會在古丈縣城石板街舉行。
2007年,古丈毛尖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年,湖南省技術質量監督局發布了“古丈毛尖茶地方標準”(省標準)以及“原產地認證”、QS認證等。同年4月,古丈第四屆“茶王杯”斗茶會在小背簍茶苑舉行。
2011年5月,“古丈毛尖”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