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霧籠罩,晨曦微露。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五里路茶葉專業合作社有機茶園里人氣漸旺。20多名社員從各村趕來,理事長符小芳安排好茶園除草、游客接待等工作,又來到廚房為客人張羅早餐。
一頭忙接待,一頭盯著農活,符小芳已連續幾天連軸轉。“五一”小長假,茶園吸引了700多名游客前來體驗采茶,采摘有機荔枝。民宿天天爆滿,夜里看星星、看螢火蟲,清晨被鳥鳴蟲吟和黎鄉采茶小調喚醒,茶園成了熱門“打卡地”。
“人生如茶,反復淬煉才換來清香甘醇。”符小芳說,制茶要經過煨烤、殺青、碾壓、解塊等多個環節,創業之路同樣不易。
2008年,黎族青年符小芳返鄉創業,在白沙農場開辟30畝有機茶園,帶著5戶農民探索種植有機茶。茶園位于白沙隕石坑撞擊點2.5公里處,符小芳因此將其命名為“五里路”。從零開始,前行路上的“每一里”都走得無比艱辛。
不用除草劑,一茬茬地人工除草,回頭看草又從地里冒出;為防止水分流失用稻草覆蓋田間土地,卻因無法提供稻草的有機認證險些錯失歐盟有機認證資格。茶葉種出來,符小芳常年在高溫下徒手炒茶,考駕照時才發現指紋已無法識別,不分時間頻繁試茶還喝出了胃病。經過不斷摸索,“五里路”的茶葉連續通過中國、歐盟與美國有機認證,高端茶葉遠銷全國各地。
一片茶葉造福一方百姓。與茶園一河之隔,方香村村民李耀福曾在一片薄田里謀生。夏季河道漲水沖毀作物,李耀福一遍遍補種,日子過得緊巴巴,固執的他被大家喊作“憨叔”。
符小芳替他著急,隔著河喊話:“這田沒法種,到茶園來干活吧。”起初,“憨叔”到點了活沒干完也扔下鋤頭就走,如今成為茶園“愛管閑事”的技術員,每月能領到3000多元工資。
將青春之歌融入時代旋律,符小芳在發展有機茶產業的同時蹚出一條產業扶貧路。“五里路”先后帶動362戶貧困戶脫貧摘帽,獲評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和海南省扶貧龍頭企業。符小芳說,“五里路”充分發掘每個人的特點“因才施用”,讓他們在工作中拓寬視野、增長技能。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五里路”線下門店銷售額大幅下跌。電商事業部應運而生,引進專業團隊為產品進行文創設計,開展社交媒體推廣。社員們在工作間歇也拿起手機記錄茶園之美。他們拍攝的照片、視頻成了最鮮活的宣傳素材,在抖音等平臺的瀏覽量累計突破百萬。
“我們還將探索直播,讓農民為良好生態、優質有機茶葉代言。”符小芳說,今年以來“五里路”產品線上銷量逆勢上漲七成,這讓她更堅定要壯大電商業務,讓社員們深度參與,并帶動當地村莊生態農產品銷售。
“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五里路’走出來的。”符小芳說,“奮斗之路永沒有終點,前頭永遠還有‘五里路’,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走。”
來源:新華網 作者:柳昌林 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