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為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又稱拉普山小種,是中國生產的一種紅茶,茶葉是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有著非常濃烈的香味。因為熏制的原因,茶葉呈黑色,但茶湯為深紅色。
小種紅茶
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
正山小種產于崇安縣星村鄉桐木關一帶,也稱“桐木關小種”或“星村小種”。政和、坦洋、北嶺、屏南、古田、沙縣及江西鉛山等地所產的仿照正山品質的小種紅茶,質地較差,統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
小種紅茶出現的時期,難見史料。
當地有這樣一段故事:清道光末年,因時局動亂不安,有一次一支軍隊從崇安星村過境,占駐茶廠。進廠的青茶無法及時烘干,因為積壓發酵,變成黑色,并產生了特殊的氣味。廠主心急如焚,趕緊用鍋炒和松柴烘干,稍加篩分揀剔,便裝箱運往福州,托洋行試銷。不料這種特殊香味的小種茶,竟引起外商的興趣,生意大好,獲得許多人的喜愛。于是外商年年訂購,從此小種紅茶風靡一時。
“人工小種”有坦洋小種、政和小種、古田小種、東北嶺小種等。現人工小種市場已被淘汰,唯正山小種百年不衰。
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紅茶一詞在歐洲最早稱 WUYI BOHEA,其中WUYI 是武夷的諧音;在歐洲(英國)它是中國茶的象征。
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指正確正宗的意義,而“小種”是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
“小種的香氣可以通過工藝做出來,而它的山韻是其山場特性的明朗標識,工藝是無法達到的”,武夷茶人如是說。
正山小種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所產”,特指武夷山中所產的茶,小種紅茶講究“山韻”,即當地人所指的“山場韻”。它的“山韻”是武夷山桐木關天然良秀的自然環境所特別賦予的,是其他外山小種、人工小種等所永遠無法超越的高山。
桐木關地處黃崗山下,終年云霧繚繞,雨量充足,天氣溫潤。特別是春茶季候,常遇綿綿雨天,日照少,故此地采摘的茶葉萎凋,要借助借助燃料進行烘焙。當地松樹浩繁,用于燒火的燃料都是松柴,是以鮮葉在萎凋時,吸足松脂味。在烘干過程中,又是將發酵茶葉攤在竹篩中,放在吊架上晾干或烘烤,下面還用松柴燃燒烘烤,使茶葉進一步吸取松脂味。
正山小種原料為武夷菜茶群體品種所制,為野生半野生的菜茶品種。制成的正山小種,條索肥壯,緊結圓直,色澤烏潤。沖泡后湯色艷紅明亮帶“金圈”,葉底紅褐明亮,細嫩勻齊有光澤。
經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圓湯味,氣味芬芳濃烈,以醇馥的松煙香和桂圓湯為其主要品質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減,形成糖漿狀奶茶,甘甜爽口,別具風味。
煙種和無煙種
正山小種分煙種和無煙種,即傳統工藝正山小種和新工藝正山小種。
以在制作工藝上是否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的為區分依據: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的稱為“煙正山小種”;沒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的,則稱為“無煙正山小種”。
首先,從外形條索來看,這兩種工藝制作出的正山小種的并沒有太大區別;無煙正山小種的外形色彩為深褐色,因為熏制的原因,煙正山小種的干茶色彩更黑而潤澤些。
其次,從湯色上區別,無煙正山小種湯色紅艷,清澈明亮;煙正山小種則色彩更加濃艷。
再次,從內質上區別,這兩種工藝制作的正山小種都有明顯的甜味,但煙正山小種的桂圓湯香甜味更顯著,滋味更甜醇,而且,煙正山小種另具有獨特的松煙香味,別具風味。
沖泡品飲
沖泡水溫
沖泡正山小種,一般都采用90度到100度水(沸水放涼2~3分鐘)的水溫,相對工夫紅茶,水溫要高一些,這樣才可以沖泡出正山小種的口感。在后面幾泡,一般全部使用100度開水進行沖泡。
沖泡時間
第一泡的正山小種浸泡時間不要超過5秒,最好在3~4秒左右出水為最佳,以免影響了它的香氣。隨后的三泡,5~8秒為最佳,第四泡之后,盡量不要超過15秒。這樣才是合理的沖泡時間。此為蓋碗并采用“高山流水”法沖泡時間。
若采用大壺,依水量多少和沖泡次數的多少可浸泡1~3分鐘倒出。不同品種的正山小種紅茶浸泡時間不同,通常來說正山小種紅茶不適合長時間的浸泡,一般前4泡的浸泡時間不宜超過5秒,后幾泡浸泡時間可以略長一些,但也以不要超過30秒為宜。
聞香觀色
紅茶經沖泡后,通常經3分鐘后,即可先聞其香,再觀察紅茶的湯色。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啜飲,細細品味,在徐徐體察和欣賞之中,品出紅茶的醇味,領會飲紅茶的真趣。
小貼士:
正山小種紅茶有養胃護胃的功效。人在沒吃飯的時候飲用綠茶會感到胃部不舒服,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況下刺激性更強。然而紅茶就不一樣了。
紅茶是全發酵茶,茶多酚在氧化酶的氧化作用下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正山小種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經常飲用加糖、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