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齡茶樹分段修剪技術(1)
茶樹是多年生經濟樹種,為把茶樹培養成“矮、壯、闊、密、重”的高產高質高效低耗型樹冠與樹體結構,過去采用一年修剪一次的傳統方法,一般需2~3年才能達到目的。而采用分段修剪技術,一般只需 1~1.5年便可達到目的。為推廣此技術,現將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一、標準與方法
分段修剪技術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輪回等修剪技術,人為控制和轉移幼齡茶樹的頂端生長優勢,抑制主干枝、中間枝的生長發育及高度,促進側枝和低位枝的生長發育及粗壯度,從而改變茶樹的自然生長形態,用較短的時間把幼齡茶樹迅速培養成適中的高度(80厘~120厘米)、適度的復蓋度(90~95%)、適當的葉層厚度(30~40厘米)、適宜的百芽重(大葉種40~50克,中小葉種 20~25克)和強壯的骨架枝、密集的生產枝、寬廣的采摘面的高產高質高效低耗型樹冠與樹體結構。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樹離地10厘米處,枝條粗度達0.4厘米以上并已木質化或半木質化,長有7~8片真葉時,用整枝剪在單行茶樹主莖離地面8~10厘米(雙行提高至18~20厘米)處進剪把上部枝條剪去。第二次修剪是在第一次剪后茶樹新枝條莖粗達 0.3-0.4厘米或枝條已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時,在上次剪口處提高8~12厘米將上部枝條剪去。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標準、方法進行,至可采用平面修剪標準時止。
二、修剪時間
宜在茶樹生長季節(即2~11月)進行,不宜在高溫干旱或低溫寒冷時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