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茶的保存
茶葉作為國際性飲料,生產和貿易量通常是很大的,加上其性易變,這就給大批量茶葉的運輸、加工、保存帶來如何才能減少品質損失,又最經濟方便的問題。目前世界上紅碎茶的生產,不論在主產國的印度、斯里蘭卡,還是我國的南方省份,大多采用初精制聯合加式工體系,因此,可以說基本上不存在毛茶保貯的問題,但綠茶的毛茶生產和精加工,在我國和日本通常是分開的,在我國,農戶生產的毛茶一般要送到收茶站審評定級、歸堆、包裝后才送往精加工廠,由于收茶站多面廣,大多庫房較為簡陋,以混泥土單層結構房子為多,收購來的茶葉貯放一般是用布袋包裝,近年來才開始推廣使用麻袋內襯塑料袋或涂塑麻袋。包裝好后按級堆在 有油氈下層鋪有礱糠的席上待運,為減少貯放期受潮,他庫門窗在陰雨潮濕天氣關上,晴朗時打開通風,以增加氣流交換量。
成品茶貯入一般比毛茶防潮性能要好,包裝也較講究。出口茶包在板箱內襯有鋁箔牛皮紙,內鎖茶大多紙箱內套有塑料防潮袋,條件較好的倉庫還配有熱泵式除濕機,以降低潮濕多雨季節空氣中的濕度,使茶葉水份保持在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