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茶具
“陽羨(即宜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說的就是陶器中的佼佼者——宜興紫砂茶具。紫砂壺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明代大為流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當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于成陶火溫高,燒結密致,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 。
其造型多簡練大方,外形有似竹結、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且色調淳樸古雅。“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就有一段因紫砂壺而飽受冤屈的紫砂匠人的故事,故事中的紫砂壺,因經久使用,汲附了茶汁,蘊蓄茶味,不加茶葉也能口齒生香,茶味十足,因而遭到歹人的覬覦,引發了后來的“體民情大帝燒窯,用智慧惡霸伏法”的一連串故事。
瓷器茶具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后,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白瓷茶具
以景德鎮的瓷器最為著名,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產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的景象。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