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Taiping Houkui] 主產(chǎn)于安徽黃山市黃山區(qū)(原太平縣)新明、龍門一帶的一類尖形烘青綠茶,主要以柿大茶品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精制而成。猴魁創(chuàng)制于猴坑,采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并嚴格做到“四揀”,即揀山、揀叢、揀枝和揀尖(即折下一芽二葉的尖頭)。要求肥壯勻齊整枝,葉緣背卷嫩綠,葉尖芽尖等長,以保證成茶“二葉抱芽”。“揀尖”時須剔除芽葉過大、過小、瘦弱、彎曲、色淡、紫芽、對夾葉、病蟲危害者(即“八不要”)。經(jīng)殺青、毛烘、足烘、復焙制成。太平猴魁包括三個品類:猴魁、魁尖、尖茶。猴魁為上品,產(chǎn)于猴坑、猴崗、顏家一帶,分3個等級。其他產(chǎn)區(qū)的稱魁尖,(分上魁、中魁、次魁)、尖茶(分六級12等)。猴魁平扁挺直、二葉抱芽、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的“猴韻”。產(chǎn)品銷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及安徽各地。
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潤甘甜,具有獨特的“猴韻”,品飲此茶真正體會到“深谷幽蘭”之感或喻為“大山深處的高貴公主”。據(jù)廣大愛好者反映,對慢性咽炎,經(jīng)常吸煙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太平猴魁是中國歷史名茶,創(chuàng)制于1900年。當時南京江南春茶莊設在新明茶區(qū)的茶葉收購站,將尖茶中大小整齊的芽葉單獨揀出,單獨包裝,運往南京高價銷售,結果深受嗜茶者歡迎。其時家住猴崗的茶農(nóng)王魁成(人稱王老二)由此受到啟發(fā),認為與其在成茶后挑選,不如在采制時就開始精挑細制。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勸業(yè)會和農(nóng)商部陳列優(yōu)質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及“萬人品茶”專用茶等榮譽,20世紀 30年代曾在玻利維亞等國展銷,新中國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79年在我國出口貿(mào)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評。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并以50克陸萬壹仟元的價格拍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