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茶是綠茶中的名品,但由于產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它“只聞其名,未見其容”。綠茶按外形區分,可有7種,一是扁平挺直狀的,如西湖龍井;二是芽茸狀的,如碧螺春;三是芽苞狀或芽尖狀的,如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四是圓珠狀的,如平水珠茶;五是眉條狀的,如屯綠;六是針狀的,如南京雨花茶;還有一種便是片狀的,其代表品種就是六安瓜片了。
顧名思義,六安瓜片產于安徽省六安縣,外形似瓜子,呈片狀。實際上這句話還不夠準確,六安瓜片的真正產地的安徽省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縣,以金寨縣齊云山鮮花蝙蝠洞所產之茶質量最高,故又稱“齊云名片”。而之所以稱“六安瓜片”,主要是因為金寨和霍山兩縣舊時同屬六安州。這個地區位于皖西大別山區,山高林密,云霧彌漫,空氣濕度大,年降雨量充足,具備了良好的產茶自然環境。更為奇特的是,蝙蝠洞的周圍,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云集在這里,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利于茶樹生長。
六安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史書記載,六安茶始于唐代,揚名于明清,曾一度作為貢品,獻于宮廷,明朝聞尤《茶箋》一書稱:“六安精品,入藥最佳”。解放后,三次被評為國家優質名茶,出口到香港等地。據周恩來總理的衛士喬金旺回憶,總理病重期間,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辦公廳的人費了很大周折,才滿足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喝過茶后,總理解釋說,抗戰初期,新四軍軍長葉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這種茶,就好像看到了葉挺將軍。可見六安瓜片在兩人心中的位置。
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良的品質,緣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采制加工過程。瓜片的采摘時間一般在谷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后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后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摘自《農業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