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最大的茶類,被遺忘的茶類
六大茶類中,綠茶,是中國人喝得最多的茶類。比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和黃茶加起來還要多。奇怪的是,在茶圈子中,喝綠茶,談綠茶的人卻如此之少,甚至有絕跡之象。這是多么奇怪的現象。
我生在湖北,長在湖北。這里是茶祖神農、茶圣陸羽的故里。湖北,尤為中國綠茶的重要產區。神農架、武當山、三峽、恩施、大別山等地,名山大川,云滃霧渤,生態優越,氣候適宜,均是出產優質綠茶的好地方。
從前年春節開始,我十多次踏訪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五山鎮廣成仙谷,與連續九年鄂西北茶王季廣成老師親密接觸,詳細了解茶王級綠茶真武幽蘭的種、采、制、品,加上多年和茶道學員的交流切磋,對綠茶的看法更為不同。
連續九屆鄂西北茶王季廣成
綠茶,實則為當代中國品鑒級茶品的杰出代表。
惜乎真正懂得綠茶品鑒的人不多。而懂得綠茶品鑒的人又多半閑散,不愿多談,致使中國出現了非常尷尬的現象,就是有無數的中國人喝著綠茶,但是卻喝得草率而粗糙。而懂茶之人,又不太愿意分享綠茶品飲之心得與體會,為之嘆息。
魯迅說了一句,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我相信他說的是綠茶??上н@位深諳茶中滋味的大文豪并未展開論述。
豐子愷也是品飲綠茶的高手。就我看到的他的幾幅雋永而疏淡的茶畫中所透露出來的氣息,茶香透過紙墨,迎面撲來。毫無疑問,他也是深懂茶味的此道中人。
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簡要介紹了如何泡好一杯綠茶。這篇文章在微信上的閱讀量和轉載量都非常大??梢娍释私饩G茶品飲的人群是相當巨大的。
就在昨天,我和季廣成老師開班講述《中國最美綠茶》,學員們味蕾大開,詩興勃發。
你或溫綣如碧螺
你或針芒如玉露
你是最終沉下來的一抹綠
你吐著清明前的花香
你攜著谷雨間的果味
你是那一季吐出芽的心意
你帶著嬰兒般熟睡的面龐
等我用溫燙的水泡醒你的笑臉
我剛把你的笑呷進唇間
你卻一霎那便回甘到我的心田
(于斯女士的當日詩作,最后面兩句尤其妙哉生動)
中國綠茶品飲要點,十六字講明白.
就品鑒而言,和法國紅酒最有得一比的,是中國茶。
而在中國茶中,和法國紅酒品鑒尤其有得一比的,是中國綠茶。
綠茶的品鑒,可以簡單歸結到十六字訣:
溫杯聞香,投茶勿過;
濃淡適宜,飲半續杯。
溫杯聞香
聞香,在綠茶品飲中,要占一半的份量。(法國紅酒也是如此。)如果你不聞香,浪費可就大了。你花一千塊錢買了一斤上好綠茶。你喝的時候不去聞香,不去體會香味中的妙處,你就只喝了500塊錢的價值。另外500塊錢被你直接倒掉了。
上好的無污染的綠茶,其香的養生價值不亞于名貴檀香。
綠茶聞香之法,非常簡單。一支玻璃杯,先以少許開水溫燙一下,然后倒掉。溫杯既有清潔之效,又有發香之功。溫杯之后,將茶葉置入杯中。茶葉香味瞬間激發出來。這時將玻璃杯輕輕靠近鼻尖,香味即透入鼻腔,入于心田,養你于無形。
六大茶類中,綠茶是唯一的不發酵茶。因為不發酵,綠茶也就最直觀的保持了大自然的原始靈動氣息。
茶性善吸附。在好的環境,茶吸附的就是好的氣息和能量。在不好的環境,茶吸附的就是不好的氣息與能量。把茶放冰箱,它就會幫你吸附冰箱的異味。但是這樣的茶也就不能再喝了。如果你要把茶放冰箱保鮮,必須密封。否則,茶就成了冰箱除臭劑,不可再喝。
正因為茶性善吸附,所以我絕對主張要喝沒有農藥污染的茶。最好是高山云霧之鄉,人跡罕至之地出產的茶。這樣純凈地方的茶,哪怕采摘粗一點,也勝過農藥地出產的芽茶。
對于現代都市人而言,朝九晚五,平時忙碌不堪,加上寫字樓鋼筋水泥電腦手機,其實我們離化學污染是越來越近,而離生吾養吾之自然能量是越來越遠了。
都市中人,好在有茶。一杯綠茶,注入杯中,喝入口中,沉入腹中,散入全身。好的綠茶,它攜帶著大自然的氣息與能量,直接注入你的身體與心田。這種滋養,超過了表面你所體會得到的。
投茶勿過
就是投茶量寧可少一點,而不要太多。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玻璃杯泡綠茶是茶水不分離的泡法,茶始終在水中。不象我們用工夫茶具泡茶,倒茶時,茶水可以分離。
茶水分離的泡茶法,是現代泡茶法,便于掌握茶的濃度。
茶水不分離的泡茶法,是古典泡茶法,難度更高。茶的濃度是變化的。總的趨勢是隨著浸泡時間加長,茶湯濃度持續上升,直至茶的可溶出物全部溶出為止,這時茶的濃度才會穩定下來。
投茶勿過,就是考慮到茶葉在茶杯里要長時間浸泡,避免茶湯過濃。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堿,而咖啡堿是苦的。茶湯過濃就會很苦。尤其是綠茶。
說到這里我還要特別補充一下。很多人把茶泡得苦,還以為是茶不好。其實有多一半的時候是錯怪茶了。再好的茶也會苦澀,如果你投茶量太大。越是精細芽茶,相對粗葉茶,咖啡堿含量更高,更容易苦澀。掌握投茶量非常重要。泡茶師掌握投茶量,就像廚師掌握投鹽量,這是決定性的瞬間。如果你掌握不好,就寧可少放一點茶吧,多泡一會濃度就會起來。不要不好意思,客人不會怪你小氣的。泡給自己喝,更犯不著浪費嘛。用玻璃杯泡茶,投茶量在2.5g左右比較好,一般不超過3g。
濃淡適宜、飲半續杯
我們講投茶勿過,其實也就把濃淡適宜的問題講清楚一半了。
濃淡適宜是檢驗一個泡茶師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要做到綠茶濃淡適宜,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技巧:飲半續杯。
飲半續杯是我們楚天茶道提出來的。何謂飲半續杯?就是當綠茶喝掉一半左右的時候,最好再續上。再喝掉一半左右的時候,再續上。這樣續茶,就保證了茶湯濃度的相對均衡,茶湯濃度保持波浪式的均衡狀態并柔和的衰減。如果把杯中茶湯喝光了,再續水,茶湯濃度會直線下降。劇烈的茶湯濃度變化和衰減,讓這杯茶基本就不具有品鑒趣味了。
同樣是一只小小的玻璃茶杯,簡簡單單的工具,在懂得運用的品茶人的手里,就會有千般用法,萬般功效。在不懂得運用的品茶人的手里,就只有兩個過于簡單的動作,投茶,注水。如果只是解渴也罷,用于品鑒就過于粗疏了。
更草率的方式,是以紙杯喝茶。以紙杯喝茶,異味串雜,聞香已不可能,浪費過半,故不可以談品飲。
紅酒品鑒,在于色香味;綠茶品鑒,講究色香味形。這片來自東方的神奇樹葉,還多了一個品鑒維度。
綠茶品飲可以分解為十二個步驟
最后總結一下完整的玻璃杯綠茶品飲分解過程:
1、干茶鑒賞
2、冷聞茶香
3、溫杯潔具
4、投茶入杯
5、熱聞茶香
6、注水浸潤
7、濕聞茶香
8、滿注浸潤
9、賞茶之舞
10、品飲回味
11、飲半續杯
12、循環往復
當茶味漸淡、茶氣漸失之后,這杯茶就不用再泡了。
如果是嫩芽,喝完后把茶葉吃掉也是可以的。茶葉里面有些營養物質,是不溶于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