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至2009年1月為止的故事
經歷了清末民國初的火爆之后,普洱茶在廣袤的中國大陸一口氣蟄伏了半個多世紀。
隨著寶島茶人對茶飲在健康、文化上的賣點的深度挖掘,上個世紀最后幾年,廣東、云南地區的普洱茶市暗流涌動。
世紀伊始,中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消費欲望強烈。所有新奇的、獨特的、有炒作潛力的東西都被精心策劃,包裝,宣傳。終于,在2006下半年到2007上半年這段時間,普洱茶市沸騰了。
其實茶沒有沸騰。沸騰的是人,而且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另有不少人憂心忡忡,還有一些人等著看熱鬧。
時間白駒過隙,轉眼又是一年。零八年三月底,普洱茶市場指標性產品,大益7542、7572上市了。價格?相當的低調。
被07年的高價氣紅了眼的茶客松了口氣:“崩盤了吧!又有茶喝了。”
被07年的火爆急紅了眼的茶客幸災樂禍:“崩盤了吧!存那么多茶,曾孫都喝不完嘍!”
“崩”——很嚇人的字眼。有這么嚴重么?
前兆
07年初,我在云南西山版納茶區的村寨里做調查。前所未見的茶價讓茶農們紛紛露出興奮而又羞澀的腮紅。卻也有年齡頗長的幾位老人緊鎖眉頭。經歷過民國時期茶市的巨大動蕩,今天的喧囂讓他們擔心昨日重現。
他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07年秋,當時仍奮戰在茶區一線的君莫問兄發帖爆料:某些著名茶產區居然有茶農佘米。過高的茶價嚇退了收茶人,毛料堆滿倉卻換不成買米錢。
這時的市場,標價依然堅挺,群眾依舊熱心,只不過都紛紛開始捂緊錢包。
茶商們有點兒緊張。他們開始考慮:到底誰在消費普洱茶?
普洱茶的受眾
最狂熱那段日子,普洱茶市冒出了幾種奇特的消費心態。
一、降脂減肥,保健藥。二、時尚潮流,趕時髦。三、投資回報,炒股票。
茶飲再健康,終究不能雪中送炭。捏著鼻子當藥喝,全無怡情之悅,實在大謬其趣。于是,純喝藥的人退出了。
時尚的核心特征就是流轉不息。等它的指針無情的倒向紅酒、咖啡甚至酸棗汁等等之后,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小資們也退出了。
充滿泡沫的牛市不可能堅挺。一朝顯露熊相,炒貨的商家們更快馬加鞭地退出了。
鬧劇落幕,一片蕭索。然后寂靜中,依然有人神態自若地把普洱茶一杯杯往肚里灌。這些人說:
“從人數上說,一個健康的市場系統應該是金字塔形的。頂端是制造商,人最少。中間是各級經銷少,人數漸增。最下面是廣大消費者,人數最多。
現在普洱茶市呢?棗核形!最上面一個制造商。到了各級經銷商,茶葉就開始在各家倉庫里搬來搬去。再往下呢?有多少消費者?一年那么多噸新茶,喝掉了幾噸?
你存了很多茶,都升值了。太好了!可你賣得掉么?你能套現么?”
我意識到:金字塔形雖然有點過時,但站得穩。棗核形很前衛,可惜太容易倒。
終于大家也都意識到:不管怎么炒作,怎么升值,怎么越陳越香,怎么越存越貴,茶終歸還是要喝到肚子里。最終的話語權依舊牢牢長在喝茶人的嘴上。
那么,這些人為什么喜歡喝普洱茶?
越陳越香的迷霧
在消費市場上,廣受關注的產品大都有一個簡潔有力的描述。以茶舉例:花茶,花香帶茶香;綠茶,清香鮮爽;閩北烏龍,巖骨花香;廣西黑茶,紅濃陳醇。
這些字眼朗朗上口。既突出了產品的獨特風貌,又指導著品飲者的價值取向。
普洱茶,目前叫得最響的詞匯是“越陳越香”。
好一個越陳越香。這個短語最大的特點在于:它不勾勒現在,只暗示未來。
這就好像有人抱著個嬰兒,跟我們信誓旦旦她三十歲時會是何等絕世的風韻。——真的有把握?!未來和現在有如此確定的聯系?
好吧!且不談未來,讓我們先論論現在。“陳香”是什么?
作為最基本審美取向,這個詞匯的含義本身居然飄忽不定,存在廣泛爭議。
在漫長的中國飲料史上,茶葉一貫以新嫩為貴。“陳”作為一種品飲概念異軍突起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即使在港臺東南亞這些傳統消費地區也不過就是幾十年。當年港臺茶人攜各式茶品、各種理念殺向祖國大陸,你方唱罷我登場,賺足了眼球。可是臺下觀眾看傻了眼。到底該聽誰的?
甲說“樟香”,乙立刻譏其“濕倉”;乙高論“干倉”,甲回頭笑其“青BB”。
“陳”。就這一個字,為一口茶增加了太多背景,太多故事,太多變數。
對于已經“陳”了的老茶,爭論尚如此之多。那么還未陳化的生茶呢?
面前,一杯讓人口舌麻痹的茶端了上來。茶友們一口灌下去,紛紛暗暗叫苦。
這時,甲發話了:“這樣的茶才叫霸氣,就是這樣的茶將來才是好茶。”——哇,不得了!是不是買點兒回家存存以觀后效?
說時遲那時快,乙做鄙視狀:“這還算好茶?!哼哼!此茶苦而不甘,澀而不津。這種茶越放越難喝!”——呀,有危險!錢包還是收好。先觀望一下。
正在此時,一直作沉思狀的丙發言了:“我手上有幾餅這種口感的茶。經過一個苦澀不化的階段,現在口感還是上升的。”——咦?二比一!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
折騰幾次,消費者終于煩了。他們懶洋洋地說:“這塊茶餅二十年后會非常好喝,或者非常不好喝。隨便您預測吧。反正我不買!”
是啊!誰愿意為二十年的等待買單?
期待破繭化蝶
炒,也炒了。跌,也跌了。崩?還不至于。也許是不亂不治,不破不立。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人還在喝普洱茶,喝他們認為好喝的普洱茶。
但是,如果所謂的高端新茶解決不了糊味,所謂的高端老茶解決不了霉味,所謂的“越陳越香”只是飄忽不定的字眼而不是深入人心的觀念,那么消費者的熱情還能保持多久?
如何讓新茶好喝?同時讓這些新茶在陳化之后更好喝?如何用貨真價實、獨特卓越的口感牢牢抓住消費者的嘴巴?如何讓消費者真正覺得“越陳越香”是保障而不是風險?
Know-how,know-how!有志于普洱茶事業的專業茶人們尚任重而道遠!望諸君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這樣,喝茶人才好在將來某天為您今日的杰作喊一聲——好!
(作者:聲色茶馬)
(本文來源:利物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