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是17世紀開始傳入英國的,由于運費昂貴,加上英政府對這種“東方洋玩意”課以重稅,最高時竟達119%,因此能享用得起茶葉的只有那些富貴階層。既然茶葉如此金貴,喝茶便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能夠用中國茶招待賓客,成為炫耀富裕的最佳方式。
當時,英國名媛淑女們腰間都藏有一把鑲金嵌玉的小鑰匙,用來開啟特制的茶葉箱,即使是泡茶也由女主人親自主持,怕的是傭人會順手牽羊偷茶葉。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初到英國的法國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請去喝下午茶,他喝到第14杯時腹脹難忍,只好求夫人手下留情,無論如何不能再添了。原來,這位法國人不懂英國人的規矩,每次“干杯”后,沒有將茶匙放進杯中以示到此為止,不知底細的公爵夫人只好不停地續茶。其實,豈止那位法國人的腸胃受不了,公爵夫人更是萬分痛惜她那寶貴的茶葉。
到了18世紀下半葉,英政府終于將茶葉稅降到12.5%,從而結束了茶葉只是貴族富豪享受的歷史。
隨著喝中國茶時髦起來的是中國茶具迅速走俏,用中國瓷茶壺、茶杯沖飲中國茶,才算是正宗地道。當時英國出品的瓷器,從造型到圖案花色,皆模仿中國,不過始終比不上擁有傳統工藝的中國貨。據說,用英國茶具沏茶時茶杯會因受熱而爆裂,因此,要先往茶杯里倒些冷牛奶,然后才能用開水沖茶。有錢人為了炫耀自己用的是高價購來的正宗中國茶具,往往故意當著客人的面,先將滾燙的開水直接澆到茶杯里,爾后才注入牛奶。于是,先茶后奶被看成是有錢人家的規矩講究。
不過當今現實令人痛心,如果你去西方購物中心逛逛,會發現在高檔瓷器柜臺找不到中國瓷器的影子,那些琳瑯滿目、精美絕倫、價格令人咋舌的瓷器,均是歐洲產品。瓷器對西方人來說,不僅僅是盛飯飲茶的實用品,更是擺在櫥柜里供人欣賞的裝飾品和藝術品。不幸的是,中國瓷器如今卻成了廉價的同義詞。
(本文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