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
抹茶源于中國隋朝,興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詩句中對抹茶泡沫的形狀、顏色做了描述和贊美。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
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斗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硙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
但可惜的是中國自明代以來,不再流行抹茶,開始流行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
目前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起源于日本本土,但是吸收了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交流后帶回日本的中國抹茶,中國抹茶被日本抹茶吸收且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并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本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