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砂門深似海!許多壺友剛入手自己心儀的紫砂壺,都是倍感興奮的,但是泡養一段時間后,會發現紫砂壺(杯)突然冒出來了很多黑點,因此開始擔憂整把壺的品相。紫砂壺用了幾天后出現一粒粒的小黑點,這究竟好是不好呢?
紫砂壺的壺身上突然多了一粒一粒的小黑點,這種情況雖多見,但并是好現象。紫砂壺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吐黑”,理論上來說,只有段泥紫砂壺才會“吐黑”,因為相比于其它泥料,段泥壺的質地疏松,氣孔大,顏色淺,所以容易出現明顯的吐黑現象。如果其它泥料出現此類情況,你有理由懷疑這把壺的品相。
無論是段泥壺或其它泥料,壺身上的小黑點本質上都是鐵離子。紫砂礦里面有一定的鐵礦,水里面也會含有微量的鐵元素,在用紫砂壺泡茶的過程中,泥料或水中的鐵離子會滲透進壺壁上的氣孔之中,與水分、氧氣產生化學反應,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小黑點。
于段泥紫砂壺而言,吐黑是比較正常的表現。但除了段泥,紫砂壺會吐黑就不正常了。當紫砂壺在燒制過程中的窯溫不夠高,導致泥料收縮不夠,從而造成氣孔較大,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吐黑情況。而做功到位,燒結度合適的紫砂壺,就不會出現布滿小黑點的問題,尤其是泥料質地堅密的紫砂壺。
密密麻麻的小黑點是紫砂壺品相不夠好的依據之一,但對于泡茶來講,這些黑點不會對茶湯造成太大的影響。有一些養壺者甚至喜歡讓紫砂壺均勻“吐黑”,他們認為這也是另一種“包漿”。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的話,也有辦法可以去黑。少量黑點的紫砂壺,放進沸水里滾一會,并注重日常保養,慢慢就可以有效去除。吐黑很嚴重的紫砂壺,就需要回爐重燒,這樣才能消除大量的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