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綠泥怎么分辨真假,第一看顏色:段泥是本山綠泥、紫泥、紅泥的共生礦,是多種泥料團結在一起的,因此根據成分比例不同,段泥燒成的顏色會有變化,諸如古銅、棕黃、金黃、灰暗黃等等,但卻不會像本山綠泥一樣成冷色調。第二看泥料:本山綠泥較嫩,基本不含砂,而段泥中含砂量大,所以更容易成型,摸起來也很溫潤。鑒別本山綠泥紫砂壺真假最重要一點在于,真正的本山綠泥一般不會吐黑,吐黑的基本上都是燒制溫度不到位的段泥,因為低溫燒制的段泥顏色接近綠泥顏色。
網上有人說本山綠泥溫度低能吐黑,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比較低。絕大多數情況下,原礦本山綠泥低溫燒、高溫燒都是不會吐黑的,只是顏色有丁點差異,低溫、高溫泡茶時也不會吐黑。往往用段泥冒充的本山綠泥紫砂壺,燒低溫能接近本綠壺色,燒的溫度低了,泡茶久了就會吐黑,這是辨別真假本山綠泥泥壺的一大依據。
本山綠泥紫砂壺的價格
紫砂壺的價格,跟泥料、做工、造型難易程度、工藝師級別等因素都有關系,泥料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光憑泥料無法確定其價格區間。不過,本山綠泥確實稀少珍貴,多是制壺手藝好的才會拿來做,這時候泥料價錢的比重就不是很高,但壺的價值(形、工綜合)一般不會低。同樣的,若是功力不到家,即使拿再名貴的泥料制作,這樣的壺價值也是高不到哪去的。但不管怎樣,300塊錢的紫砂壺都不建議購買。這價格以上的壺,可能只是做工或泥料純度的問題;而這價格以下的壺,都很難說用的是紫砂泥料。
紫砂壺裂開與泥料關系
用開水泡茶,紫砂壺裂開了,出現這種情況,與泥料的關系不大,一般來說可能性有兩種。其一,你用的紫砂壺曾經磕碰到過,但是非常細微(俗稱“內傷”),日久使用后裂開了。其二,紫砂壺開裂屬于“驚開”,即壺內外溫差過大,導致驚裂,冬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像是每次用壺之前溫壺一遍,則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長期不用紫砂壺的存放
不用的紫砂壺如何存放或收藏也是有講究的,應該在最后一次使用后,將紫砂壺洗凈,然后擦拭干凈,并陰干,最后放在干凈通風的地方。如果放在潮濕的地方,紫砂壺很容易發霉,這會對壺本身造成極大的損害,同時也不能長時間置于陽光下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