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新出爐的紫砂壺是毫無光澤的,不能直接用來泡茶。而且在制作過程中,紫砂壺會吸收許多雜質以及難聞的泥味,也不利于日后的沖泡,所以剛開始使用的紫砂壺需要開壺,之后才能用來泡茶喝。對于紫砂壺而言,開壺是非常有必要的。新紫砂壺如何從無光澤到脫胎換骨,關鍵就在于“開壺”這一步。那么,開壺和不開壺的區別是什么呢?
開壺和不開壺的區別
開壺和不開壺的區別主要是茶壺的光澤感,紫砂壺沒有開壺看上去會有明顯的顆粒感,而且有的紫砂壺顏色會顯的暗淡無光。紫砂壺經過開壺,經過一段時間的滋養,紫砂壺表面就會形成一層溫潤如玉的光澤,這時的紫砂壺才會體現出自己獨有的味道。開壺的目的一個是清除火氣,畢竟紫砂是通過1000多度的高溫燒制而成的。另外,開壺之后紫砂壺才干凈衛生,這時用來泡茶喝才是健康的,所以使用紫砂壺要先開壺,接著才能用來泡茶喝。
紫砂壺不開壺的危害
泥料在千度以上高溫中煉燒時,其特殊屬性與顯微結構雖未被破壞,然其間卻已無甚水分,產生了一種“燥氣”,并不可避免的有泥料的土味,需要進行退火。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新出窯的壺立即用來泡茶,不管你塞多少茶葉,沖出來的茶湯都很“淡”且含“土味”。因此,必須讓壺先吃足“水分”,消除“火氣”和“土氣”,為以后的養護打下良好的基礎。如今一些無良業者常會在一些低檔的砂壺表面打上—層蠟油,以增加光澤,美化賣相。這層油性異物不但堵塞了壺表的毛細孔,更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則養壺勢必徒勞無功。
紫砂壺經高溫燒制,氣孔會發生擴張;降溫出窯后,氣孔會恢復,但這個過程難免會有一些粉塵堵塞氣孔。有些茶壺里面仍留存著白色的鋁粉(此為隔離用的耐火物,入窯燒坯前先撒布于壺蓋內沿,可避免壺蓋與壺身燒結在一起分不開)鋁粉,俗稱“銀粉,即銀色的金屬顏料,以純鋁箔加入少量潤滑劑,經搗擊壓碎為鱗狀粉末,再經拋光而成。鋁粉質輕,漂浮力高,遮蓋力強,對光和熱的反射性能均好, 該品無毒,但對呼吸道有致肺纖維化作用,一但吸入體內,首先會沉積在大腦內,導致腦損傷,造成嚴重的記憶力喪失。不僅如此,工藝師在后期對于細節的打磨,也會在壺內留下些砂料碎屑,以及一把紫砂壺經過若干道環節到你手中時,其間也會有許多粉塵類雜質粘附于壺壁內外。
紫砂壺正確的開壺方法
直接用這把壺要沖泡的茶放于壺內,投茶量約為此壺日常沖泡投茶量的三倍,比如200毫升左右的壺泡紅茶,如果你日常習慣投茶5克,那么開壺時,鍋內便投茶15克。壺與茶置于平底鍋中,鍋不易太大,可以置放即可。鍋中加水漫過壺身,文火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當然,在開壺之前首先要用清水將壺內外涮洗干凈。要注意的是,開壺之時壺蓋需要與壺身分開放置鍋內,且最好有人值守,避免煮時壺蓋與壺身磕碰。這樣投茶開壺法開出來的壺,不僅能很好地去除新壺的燥氣,而且好的本山礦料一經開壺,水色就會有所變化。而如果習慣性偷懶的朋友,其實直接將壺清洗干凈之后,開水內外沖淋幾次,也能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