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白茶產于云南省景谷縣民樂鄉大村秧塔,其特點是茶樹品種優良,芽葉滿披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銀白,氣味清香,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飲,以產地特色命名。秧塔地處高山密林的云霧山中,氣候溫涼,種植歷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種樹尚在。白茶與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品形精致,明清時制成“白龍須貢茶”,向朝廷納貢,成為稀有珍品。1981年,大白茶被評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為地方名茶良種。
云南白茶,工藝的特點和重點在曬青,茶農將水靈靈現采的鮮葉,經過太陽日曬或者陰干,讓它自然萎凋并干燥,這樣始終保持曬青茶茶葉原有的清香味和茶的本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一道工序。好的白茶秘密,則是在不同氣候的外部環境中,靠制茶師傅精準控制它失去水分的分寸和速度。
愛好白茶的人都知道,白茶在茶農中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因為它去火消炎、治麻疹有一定的效果。白茶的制作工藝看似簡單,不像綠茶,它沒有殺青、揉捻的工序,采摘下來后日曬干燥即成,是中國茶葉家族中制作最簡單也最接近天然的茶類。在加工過程中自然與萎凋的結合、地域與氣候的特殊、經驗與技藝的把握,使它“清新淡雅,有利身心”的特點。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是傣族彝族自治縣,平均海拔916米,北回歸線從縣城穿過,境內山高谷深,海拔差異大,曾發掘出全球唯一的距今3540萬年的景谷寬葉木蘭化石,具有悠久的茶葉歷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蘊,是原產地和主產區之一,也是大白茶的故鄉。
大白茶產于景谷縣民樂鄉秧塔村,以產地命名,為秧塔獨有品種。秧塔村海拔1700米,山高多霧,氣候寒涼,在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下,茶樹芽葉生長出一層厚厚的茸毛,以適應其生長環境,從而造就了其優越的品質,具有芽葉茸毛多,毫峰顯露,毛茶肥碩重實,外形俊美,氣味清香,茶湯清亮,耐泡飲的特點。
它和普通的區別在于,只有嫩芽才會長出白毛,而且是某個季節才有,而大白茶芽葉滿披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銀白,氣味清香,滋味醇和回甜。大白茶外形特白,賣相好,于是在清朝時期,精心采制成“白龍須貢茶”,向朝廷納貢,成為稀有珍品。
景谷白茶的傳統制作方法,是先將鮮葉采下,隨即手工殺青,然后攤涼揉捻,揉捻一道后,經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篾笆上,曝曬到半干時,再復揉一道稱為收二道漿,然后抖散,曬干即成。現在的大白茶已改為烘青茶做法,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葉初展,經殺青、揉捻、機械烘干而成。
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用景谷特有品種,以鮮葉為原料,傳統白茶工藝制作,不用人工炒和揉,不傷及鮮葉白毫,在室內陰涼處攤晾,讓其自然干燥而成,形成“上面白、下面黑”的茶中,葉面呈黑色,葉背呈白色,黑白相間,芽頭白毫顯露,很像彎彎的月牙,整體看來就如黑夜中的月色般姣美,因此而得名。
月光白,既有烏龍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甜潤,兼具的醇厚。其湯色青黃透亮,三泡略顯瑩黃,五至六泡呈金黃油潤,繼而逐漸轉為橙黃泛紅,十泡之后湯色漸淡。
無量秘境-古樹白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銀白,氣味清香,滋味醇和回甜,湯色青黃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