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屬微發(fā)酵茶,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白茶是把采摘后的茶葉,不經(jīng)殺青或揉捻,只經(jīng)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品質特點有: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滋味回甘。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
一、歷史傳承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茶文化歷史悠久。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标悪唇淌谠凇恫枞~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qū)),系白茶原產(chǎn)地?!笨梢娞拼L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jù)還有待進一步商榷。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成書于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jié)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洞笥^茶論》里說的白茶,是早期產(chǎn)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關棣縣向宋徽宗進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為政和”。
清嘉慶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產(chǎn),當時以閩北菜茶品種為鮮葉。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政和鐵山鄉(xiāng)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緒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銀針試銷成功,次年運銷國外。白牡丹作為茶類名茶,始創(chuàng)于建陽縣水吉鎮(zhèn),1922年政和縣也開始制造白牡丹。
二、制作工藝
白茶的制作工藝是最自然的,一般分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和加溫萎凋。其精制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后,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白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xiàn),湯味鮮爽。
1、采摘
白茶根據(jù)氣溫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萎凋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后,根據(jù)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保存: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三、品質特性
白茶成茶:披白毫、湯色清、味鮮醇、有毫香。白色銀毫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后品嘗,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
四、價值功效
白茶的藥效性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針對煙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起的身體不適、消化功能障礙等癥,具有獨特、靈妙的保健作用。
1、治麻疹
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陳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兒的退燒藥,其退燒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中國華北及福建產(chǎn)地,被廣泛視為治療養(yǎng)護麻疹患者的良藥。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載:白毫銀針,產(chǎn)太姥山鴻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藥。
2、平血糖
白茶中除了含有其他茶葉固有的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長期飲用白茶可以顯著提高體內脂酶活性,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延緩葡萄粉的腸吸收,分解體內血液多余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白茶含豐富多種氨基酸,其性寒涼,具有退熱祛暑解毒之功。
3、能明目
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更高。白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被人體吸收后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合成視紫紅質,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可預防夜盲癥與干眼病。
4、可護肝
白茶片富含的二氫楊梅素等黃酮類天然物質,可以保護肝臟,加速乙醇代謝產(chǎn)物乙醛迅速分解,變成無毒物質,降低對肝細胞的損害。另一方面,二氫楊梅素能抑制肝性M細胞膠原纖維的形成,從而起到保肝護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對肝臟的損傷,使肝臟正常狀態(tài)迅速得到恢復。
五、沏泡訣竅
白茶在沖泡過程中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沖泡出來的茶湯鮮爽甘醇,濃香四溢。
1、量的控制。白茶淡些好喝,一般150毫升的水用3至5克的茶葉。
2、溫度控制。水溫要求在90到100。
3、沖泡時間。第一泡時間約5分鐘,經(jīng)過濾后將茶湯倒入茶盅即可飲用。第二泡只要3分鐘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隨飲隨泡。一般情況一杯白茶可沖泡四五次。
六、品嘗方法
1、觀色。白茶鮮葉越嫩、越飽滿,白化程度越強,制成的干茶越顯金黃,品質越高,越顯尊貴。
2、聞香。嫩香是大山塢白茶的特色之一,無論是干茶還是沖泡后的茶湯,嫩香越濃,越持久,品質越高。
3、賞奇。用95攝氏度左右開水沖泡,切勿加蓋,至三分鐘后,觀白茶舒展,還原呈玉白色,葉片瑩薄透明,葉脈翠綠色,葉底完整均勻、成朵,似片片翡翠起舞,顆顆白玉臥底,湯色嫩綠明亮,此時,白茶的獨特性狀達到至純至美。
4、品評。待茶湯涼至可入口時,細細品味,滋味鮮爽,甘味生津,唇齒留香,進入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