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樹白茶的制作工藝“六道十八法”也成功申請到了國家發明專利,極致的數字化級標準,突破了大葉種的葉形大難做形的問題,使得古樹白茶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那大家知道古樹白茶的特點是什么嗎?
這株茶樹是陳六九第一次所種的母樹,距今已有150年左右。云南古樹白茶的“大白毫”叫“白茶”是因為外表滿披白毫,色澤銀白灰綠,強調的是白化。做白茶主要是靠太陽曬,七分曬三分焙,不用機器來弄,就靠手工做。
云南古樹白茶產自景谷縣,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葉良種。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鋤頭”的陳六九去江迤邊做生意,在茶山壩發現白茶種,便偷偷地摘得數十粒種籽,藏于竹筒扁擔中,帶回秧塔。
先種在大園子地,經數年培育,成長很快,而后擴種到周圍十四塊茶地,曾達三、四畝面積,年產三、五擔茶。目前,大園子地還存活著白茶樹,其中有株基莖圍達88厘米,胸圍61厘米,主干分枝六個,樹高4.26米,樹幅35×360厘米,年產白茶六、七市斤。
【大白毫的沖泡方法】
泡這個茶比較簡單,水溫要求不嚴格,開水也可以,85度左右的水也可以。3秒快速出湯的話茶湯清甜,當然也可以悶一下湯色變深之后,茶也不會苦瑟,醇厚甘甜。
云南古樹白茶大白毫,大白芽,大白茶湯色是變化的,一開始的時候是像綠茶一樣的,慢慢開始會轉變,到5泡以后會開始變成琥珀色。
白茶儲存:只要在干燥、避光、無異味的條件下,就能長期保存。隨著白茶貯藏的年份的延長,陳年白茶在抗炎癥、抗病毒、和修復酒精肝損傷的效果上,比新產白茶具有更好的功效。
白茶的特性總結如下:無火氣、情致足、成分多、防暑熱、耐存放。大白毫外觀飽滿,芽頭肥壯,芽頭飽滿,顆顆肥碩,蜜香沁鼻,回甘綿久清涼透流透澈,一經沖泡香氛四溢,宛如少女般芬芳;入口回甘甜美,意境無窮;湯色亮麗。
以上就是云南古樹白茶的特點,總的來說,古樹白茶不斷地探索與創新下,即解決紅變、褐變的問題;又解決白茶的青草氣,使得云南古樹白茶更加飽滿的滋味,鮮醇度、回甘,具有突出的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