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們每年都在清明節前守在福鼎管陽山里,采摘、曬制白茶。今年也不例外。3月19日,今年的白茶采摘更加靠前。
制作日曬白茶,靠天,工藝繁瑣,師傅們更加重視,自然要選取更好的原料基地。
又因其秀美的獨芽,追求形美,因而銀針只采其獨芽,或采時帶有小葉片,采回后再逐個揀剔魚葉黃葉等。
采回來的大白茶鮮葉,要立即開篩,上架,避免堆積紅變等影響鮮爽甘醇的口感。
要天氣好,采摘適時,又要剛剛好趕上有陽光的日子,才能制作日曬日光萎凋白茶。
還有茶青的不同,采摘的不同,季節、溫度、濕度、風向和時間各異,再加上周邊地域及地理環境地勢的高低,曬制師傅水平的高低,攤放到竹匾水篩的朝向,茶菁的攤放厚薄等等很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到白毫銀針的生曬及品質。
同一天做茶,在福鼎各地,因低海拔茶區的曬青和高海拔山區的曬青,時間段一定是不一樣的,靠近湖海河流的和內地干燥之地,對于日曬的講究也不一樣。林地覆蓋和很寬闊的場地,由于受風力的大小不同,更是日曬的長短不同。
雖說,在同一天,有同樣的風向,但各地的溫濕度,由于山區小氣候環境及十里不同天的區別也會明顯有差別。
特別是風向,對日曬白毫銀針起到很大的區別作用。
在福鼎,如果刮南風,很多茶農都是不大喜歡這樣的天氣的。由于南風的溫度多是悶熱,茶鮮葉易泛紅,導致茶高等級白毫銀針或其它白茶的損傷而降低品質。日曬白毫銀針最好的風向是北風。
曬青的竹匾,傳統以來的福鼎白茶的日曬,一定是背光曬茶的,茶鮮葉均勻的攤放竹匾上,并且要斜放,背對太陽。
白毫銀針由于以上多種因素的影響,日曬茶青的時間如果天氣晴好溫度適宜、并且風向風力北風又當好,
大多日曬兩天左右時間不等就OK了。
這里面還包括了晚上要把茶青移入室內攤晾的時間,如果堅持傳統、及中午溫度升高過快,白天曬的過程中,就要不停的移入室內再移出室外,交替進行,如此就要延長日曬時間,基本到第三天時達到合適的干度。
當然,各地域的日曬時間會有區分,就是前面所說的受多種因素影響,這就完全看制茶師傅的經驗及制茶習慣,還有受商業利益的影響而定了。
一般都要把茶青曬至干度至少80%左右才行這其間,整個過程,每時每刻,茶青都在“萎凋”轉化。
然后靜置,讓茶芽內的水分向外走走水。然后再到太陽好時,復曬足干。
真正要讓白毫銀針干透達到6%左右的干度適宜上市或存放,并且要不反潮,基本要到4-5月份,如此,一款上等的日曬白毫銀針才算完成。
所以,日曬白茶,高等級的白茶,都不可能立即上市出售,更不可為了追求早,急功近利的快烘,這樣雖然外觀好看、外表干了,其實,由于明前白茶,芽葉肥嫩,內部水份還多,急于上市,茶友們存放后,會很快變得無香無味,甚至變酸。
所以說,白茶制作加工,看似簡單,卻是很難,所謂“大道至簡”,越簡單越不容易做好。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茶友反應說,喝到好品質白毫銀針和特級白牡丹較難的主要原因之一。